(一)我國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基本現狀
在現有能源供給的約束條件下,我國面臨著能源供需結構性矛盾、能源自給安全壓力,以及巨大的環保壓力,因此,發展替代能源是解決我國能源供需瓶頸,供需結構性矛盾以及減輕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及節能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首先,產業建設初現規模。目前新技術開發利用的新能源(包括核能)每年近5200萬噸標煤,約相當於2003年全國一次能源總消費量的3.1%。據粗略估計,現有可再生能源產業已為社會提供了100多萬個就業機會,並創造了數百億元的經濟產值[1]。其中,太陽能和風能方面發展較快。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量和保有量均居世界第一,總保有量達7500萬平方米,佔世界總量的60%以上,年生產量為1200萬平方米,為社會提供50多萬個就業機會。太陽能光伏產業方面,雖然發展較快,但是產業不完整,光伏裝機容量小[2]。在風能方面,在過去7年中,我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年均增長率為56%,到2007年底風能總裝機熱量達到6GW。
 
其次,新能源技術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從技術商業化的發育程度來看,我國新能源技術中的小水電、太陽能熱水器、地熱採暖、傳統生物質利用技術等 已經具市場優勢,其中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量和生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還有大型並網風電機組、光伏發電、潮汐發電、生物質氣化與供氣、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甜高 粱)液體燃料和地源熱泵等技術基本成熟。另外,太陽能空調、太陽能乾燥、生物質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迴圈)、波力發電技術、潮流發電和高溫氣冷堆等技 術正處於研發階段。
 
第三,節能已經成為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6月24日《節約能源法》對已實施9年的節約能源法進行了大量修改,調整了節能法涉及的範圍,強調工業節能,以及建築、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其中工業領域“十一五”期間節能規模將達到1億噸標準煤左右,建築節能規模1.1億噸標準煤,與節能相關的技術與產品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據建設部估計,我國建築節能改造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元,對全球節能市場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二)國內外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比較及啟示
相對於國外先進國家和地區,我國的新能源和節能產業起步較晚,但是近幾年發展勢頭較好,尤其是在太陽能和風能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另一方面,中國節能產業的市場開拓也開始被一些跨國公司所重視。結合我國的情況,進一步比較分析前述國家和地區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特點,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啟示:
 
1、突出自身競爭優勢,佔據市場領先地位
 
在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 發展過程中,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十分重視自己所具有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由此選定適合自身發展的相關領域,獲取競爭優勢。如美國利用其氣 候特點、豐富的土地資源,重點在太陽能光伏發電、風能和生物質能(乙醇、生物柴油等)等領域進行開發;在歐洲地區,法國因其年累積光照時間不具優勢,強調 著力發展核電,使得核能成為其電力供給之大宗;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則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成為歐洲的領先國家,尤其是德國還是全球風能開發之翹楚; 日本則除了在太陽能和風能的開發利用上具有優勢之外,尤其是在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它結合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純新能源動力汽車等的研發, 將燃料電池技術的水準逐步提高,佔據全球燃料電池市場的重要位置。
 
2、注重產業的構建,爭取更大利潤空間
 
產業的發展涉及各種不同的環節,儘管每個環節的盈利性不同,但是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缺少一個環節就會成為產業發展的“短板”。在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發展中,發達國家和地區都非常注意產業的合理構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條件下,它們更注重在全球範圍內來建設產業的鏈條,並且在產業鏈條中佔據較為重要的環節。例如,在光伏產業中,發達國家一方面擴大產業末端的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達到逐步改變原有能源消費結構的目的,促進太陽能的應用;另一方面,對產業上游的硅料、硅片擴大生產,尤其是致力於高純度多晶硅的生產,而將高能耗、高污染的工業硅生產,以及勞動密集型的電池和電池組建的生產配置到發展中國家。在風能領域,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則不僅在本土形成完整的產業,還將產業在新興市場國家延伸,配置其風機的廣闊市場。凡此種種產業的構建,這些國家和地區無不佔據了盈利空間最大的環節。
相比較而言,我國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發展中,缺乏完整產業構建的戰略意識。在前述光伏產業發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國該產業的發展就存在產業不健全的弊端,重復著我國過分利用勞動力紅利、資源紅利的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存在產業難以為繼的隱憂。
 
3、適時制訂相關政策,確保產業持續發展
 
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 發展中,市場的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國家也在適當的時候制訂相關政策,補償市場失效所帶來的缺陷。如1970年代新能源開發起步階段,各國的政策 側重於研發和示範的鼓勵;鋻於電力網的自然壟斷的特性,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在新能源政策方面頒布了可再生能源發電站與電力網連接以及新能源發電定價保 障法,由此為新能源發電站的發展奠定基礎,並且吸引風險投資促進新能源產業的 發展;在歐盟建立之後,為了協調各國的能源政策,2006年3月,歐盟發佈了“歐洲可持續的、競爭的、安全的能源戰略”綠皮書,該綠皮書提出了歐盟的“可 再生能源地圖”,為歐盟國家的新能源發展提出了切實的發展道路和有效措施;針對新能源開發初始成本高的特點,諸多國家制訂了相應的財政政策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如歐洲、美國、日本以及印度等國家和地區以稅收抵免、折扣和支付形式的市場補償補貼了對新能源技術或者發電量的投資,等等。
 
此外,為確保規劃和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國外在管理政策上還建立了一個包括政府、廠商及其他第三方仲介機構在內的管理體系,以有效組織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各參與方、協調各方複雜的關係,並且對各環節的政策實施效果進行反饋,及時把握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運行態勢並及時調整。如英國新能源產業的 管理體系主要由英國工業貿易部(DTI)、電力管理局(OFFER)和能源技術支援公司(ETSU)三大機構組成。其中DTI制訂規劃,由電力市場進行實 際運作,並由OFFER監督電力市場的穩定健康運作,而ETSU作為一傢俬營公司,在對新能源項目進行監測的同時,還定期舉辦研討會或者資訊發佈會,向有 關行業協會、公司、銀行和客戶介紹新能源技術與市場、介紹政府的相關政策,以提高消費者的“綠色”意識,併為公司和銀行提供投資機會。在節能管理方面,日本和美國較為典型,日本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能源管理機構和諮詢機構,專門研究節能問題,此外,還普遍建立了民間組織——節能中心,彼此交流經驗,為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節能政策的實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國在一系列的政策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一個節能服務的大市場,其經驗正成為諸多國家仿傚的對象。
(三)對我國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在能源供給矛盾日益突出的國際環境條件下,我國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著變革,與此相應的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顯得重要。目前,我國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已經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隱憂,因此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對於促進我國產業的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由此獲得後發優勢,具有重要的意義。
 
前文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動態發展進行分析,比較總結了相關的經驗,較為詳細地剖析了某些子產業的發展狀況,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發展做以下對策思考:
 
一要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能源技術和產品。我國幅員廣闊,各地新能源資源分佈不均,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能源產業才能夠揚長避短,凸現比較優勢,確保我國新能源產業總體上呈現可持續發展的態勢。目前,在我國風能的發展中,基本上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則,如新疆風電的發展就得益於該地區豐富的風力資源。上海則可以發揮其在製造業領域的傳統優勢,對新能源所涉及的裝備進行研發,由此在培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二要科學理性地構建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產業的完善符合有利於形成健康的產業生態,有利於整個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產業的構建既可以在國內範圍進行,也可以在全球範圍實現,後者對於我國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這卻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在構建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的技術資源、市場資源來發展我國的新能源和節能產業
 
三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融資體系,促進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風險投資。新能源和節能產業涉及更多的技術創新,需要更為高效的金融體系提供相關的融資服務。美國新能源和節能市場的擴展,與其發達的金融市場體系不無關係,其中,風險投資對於新能源和節能技術的研發、市場的開拓而言,是強有力的動力引擎。因此,不斷促進我國金融發展不僅僅是金融體制改革本身的事情,也關乎新能源和節能等眾多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要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和節能政策體系。市場是重要的,但是不是萬能的,有些領域僅靠市場的力量是不夠的。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發展經驗表明,完整新能源和節能政策體系,確保了政策的制訂和有效實施,彌補了市場的不足,極大地促進了新能源和節能產業的發展。對於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我國而言,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體系,其作用更為重要。

供稿人:ISTI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