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宣示,將編列三年160億元預算,進行建置優質網路社會計畫 UNS (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不過,面對台灣嚴重的數位落差,如果不能先行縮減,並平衡數位落差的環境,空有龐大預算,反而會加劇社會的數位落差,結果將造成數位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均,更將打擊「 e化台灣 」的成就。
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表示,在「e化台灣」之後,將進行建置優質網路社會計畫UNS(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將編列三年160億元預算,鼓勵相關資通訊產業與縣市政府合作提案,建置網路社會。科技顧問小組推動「e化台灣」五年計畫,將於明年到期,其目標包括建構台灣e化環境,預計明年計畫截止前,能達到建置600萬戶寬頻到家目標,截至10月為止,寬頻到家戶數已達467萬戶。
不過,專家認為,這項美意能否落實重點在能否縮減產業數位落差。根據國際經濟論壇的企業網路整備度分析,台灣在兩項的重要的企業 e 化指標:企業 e 化整備度與企業 e 化應用度,在 2002~2003 年的世界排名中都分別退步了 10 名與 3 名。顯現企業數位落差,已經成為我國邁向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絆腳石。
資訊與網路科技的應用,為企業所帶來的效益不只是成本的節省與生產力提升,但是企業要導入電子商務經營在技術上和資源上都有一定的門檻,無法跨過的企業就被歸類於「數位落差」 (Digital Divide) 企業。數位落差是所有資訊發達國家不能避免的現象。在台灣,產業數位落差出現在傳統產業、新創企業與偏遠鄉鎮之小企業上。這些小企業,受到經營狀況、e化觀念、財力、地理區隔、知識等先天的限制,資訊應用能力相對落後。
台灣是中小企業的天堂,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行動迅捷的靈活性,但在引進資訊與網路科技時卻因為資源與技術能力的侷限,在跨越資訊鴻溝時發生困難。有鑑於此,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於 94 年起至 97 年止,執行為期四年之「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以期協助企業改善基礎數位能力,善用資訊科技爭取業務商機。
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以發展城鄉產業電子化為重點,主要輔導對象為全國25縣市內,依法辦理公司或商業登記,其受雇人數在20人以下的傳統產業、小企業及新創企業,透過「中小企業數位化開運團」提供在地的輔導和貼心的服務,促成城鄉地區的中小企業使用電腦設備與寬頻應用,進而使用電子商務,以發展數位產業聚落。預計4年(94~97)內協助11.5萬家企業改善基礎數位能力,善用資訊科技爭取商機。
但是,計畫執行以來,雖有改善,不過,城鄉數位化差仍然嚴重,不僅企業如此,學校更是,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數位落差情形嚴重,數位落差便是數位機會,也是偏鄉區域特性帶來的一些問題,值得政府思考改進。
- Nov 07 Tue 2006 09:38
數位落差不改善 嚴重打擊e-Taiwan成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