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國人對數位台灣計畫的了解,以及近年來政府單位,與民間相關單位共同努力推行的e化成果,由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國科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主辦的「2006數位台灣成果展」,日前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正式揭開序幕,讓「無所不在( Ubiquitous )」的特展主題,帶領民眾進入e型空間,體會無所不在的e化服務,預計此項展覽,將吸引12萬以上的參觀人潮。
2006數位台灣成果展開幕典禮,有多位產官學代表到場觀禮,行政院由政務委員林逢慶代表院長、台中市政府主任秘書劉邦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林宗賢,以及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等人親臨開幕典禮,並致詞。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逢慶代表院長致詞時表示,「數位台灣計畫」是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一,世界經濟論壇(WEF)在今年3月公布「全球資訊科技報告」,台灣的整體網路整備度(NRI),在全球115個國家當中排名第7,較去年的第15名進步8名,是WEF自2001年評比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次。
主辦單位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祕書汪庭安則表示,資通訊科技( ICT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數位化把很多事變得方便、有趣、實用,本次展覽首次呈現完美無縫的全景「清明上河圖」等數位化成果。
另外,「2006數位台灣成果展」,特別規劃【數位無邊界、愛無限】愛心參觀活動,安排專車接送50所中部地區偏鄉國小學童到科博館展場參觀,以實際行動落實政府推動縮減數位落差工作。
今年的「無所不在特展」分有「主題館」與「應用館」兩區,主題館包括e形空間、台灣e區、數位e象三部分,應用館則包含數位e廊、四海e家、e偵探、e視界等部分。每一項展示空間的規劃,都讓觀眾能夠自由穿梭其中,並利用多項創舉的展示內容,讓民眾認識未來數位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體驗「無所不在」的e化服務。
主題館『e形空間』將e化生活之食衣住行、e化政府之服務無所不在,以及自然人憑證、e化交通、數位教學、數位娛樂等成果聚集在同一時空下展現。『數位e象』則利用3D動畫及考古探索電子書,還原在澎湖海溝打撈古象骸骨及古象消失原因的真相。
『台灣e區』說明台灣多項資通訊產品全球占有率排名第一,比如每0.643秒生產一台筆記型電腦、每0.431秒生產一台LCD液晶螢幕、每0.982秒生產一台數位相機、每0.406秒生產一台行動電話等。
另外,更安排展出全數位之3D 虛擬攝影棚、數位建築模型、數位光纖到家及應用住宅展示等,希望與民眾一起分享「台灣NO.1」的成就。
在應用館的『數位e廊』中,結合全球首創多投影機,無接縫拼接調整專利技術,讓歷年來古物畫作可以跳脫時間、空間的限制,無所不在地運用在現場牆面、地面、桌面等空間動態展出。
『四海e家』播出國科會精心籌劃拍攝之「科技台灣」及我國參與ADOC縮減國際數位落差工作等影片。『e偵探區』透過虛擬實境的技術,推廣全民拼治安觀念。『e視界』視整個展場為一虛擬平台,代表著數位生活不受時空限制,亦象徵虛與實之間的連結。
在這次特展中,民眾還可參觀『台灣首座智慧型汽車t-Car』,這是國內首部以尖端科技,搭載著智慧電子、安全、環保等研發成果。另外還有『台灣首座防救災通信指揮車』,該車具備各式通信設備,可隨時隨地機動指揮及聯繫各救災與政府單位,可充分發揮救災機動指揮之功用。
「2006數位台灣成果展」開幕典禮有多位產官學代表到場,圖自左至右為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祕書汪庭安、行政院由政務委員林逢慶、台中市政府主任秘書劉邦裕。
- Nov 07 Tue 2006 09:24
Ubiquitous特展 展示數位台灣成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