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傳聞已久的YouTube出售有了結果:最終被Google大口吞吃。相信主要的互聯網公司,比如Yahoo、微軟,甚至到Apple都應該對YouTube有興趣。華爾街日報此前有報導說,YouTube希望以15-20億美元成交。

這是繼MySpace被AOL吞吃以來,有關于Web 2.0的最大的一個併購案。MySpace的創始人近日大叫出手價太低,被人蒙騙。相信這回YouTube的創始人不會有此遺憾。

對于這樁併購,有兩個方面是相當有趣的:為什麼Google要YouTube,其次併購對視頻業務會產生何種影響

雖然Google有強大的創新能力,但到目前為止,在數以千計的創新中,還是只有搜索-廣告模式獨大,其他業務仍看不到打出另一片天地的前景。這在某種意義上表明,Google創新的有效性並沒有獲得支援。這是Google的一塊大大的心病。

一方面,Google業務拓展放慢,另一方面微軟、Yahoo等以相同的業務模式跟進,進一步打壓了Google的成長性。這使Google不得不產生緊迫感。

內憂外患,使Google把尋求突破的目光轉向外界。

縱觀互聯網業務模式,最近幾季以來,內容+廣告雖仍以兩位數增長,但增速已明顯放慢,特別是增長快的主要集中在有傳統媒體背景的網站版塊。除內容+廣告外,眼下最成功的當屬Apple的iTune,其業務模式為內容+付費,iTune幾年來運行非常成功,技術門檻相對高,目前競爭者均有蠻大的差距。

在Web 2.0方面,排名第一的社會關係網路MySpace已被AOL先手拿下,目前市場上最被看好的是YouTube。再者,YouTube已與多家電影商達成協定,以內容+付費的模式運作。縱覽Web 2.0,不論是社區、社會關係網路、位置服務、博客、WiKi等等,絕大多數只能採內容+廣告的模式。而有可能採用內容+付費模式前景的只有音樂和視頻兩種。音樂被iTune得了先手,而視頻還沒有被人下手。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到這樣一種結論:很可能對于Google高層來說,內容+廣告模式已上觸天花板,未來發展的空間不太大了。而內容+付費的模式卻是一片未被深入開發的荒野,魅力非凡。

其實,按Google的本意,很可能是開發視頻索和支付系統,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以搜索的技術優勢提供付費下載,與內容商分成。

搜索的基本原理是要將內容收集到自已的伺服器上,建立索引,然後才能向用戶提供結果。現在,僅僅是文本和圖片,已經需要數萬台伺服器,視頻所占帶寬巨大,所需系統資源非常非常大。可以相象,在視頻搜索上Google難以越過技術障礙。
Google吞吃YouTube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我們可以推斷,Google對於藉吞吃YouTube打開一片新天地的期望值相當高。

再者,Google吞吃YouTube以後,對Web 2.0的視頻業務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按照互聯網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原則,從全球看,視頻業務已沒有太多發展空間。因為第一已經出現,地位已經牢固。與YouTube類似的視頻業務已經成熟,空間不大了,創業者應該慎入。但是,對于局部地區市場,仍有一些小機會。

還有,MySpace和YouTube都提示我們一個新的現象,Web 2.0的首選的成功策略,也許不是上市而是被互聯網大佬吞吃。

北京新浪網 (2006-10-10 17: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