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IM、網站及無線的一種增值服務,網路智慧機器人的商業前景正在逐漸明晰。

微軟公司機器人技術專案總經理Tandy Trower稱:『很多人認為機器人市場很像是上世紀70年代早期的PC市場。它的發展潛力將在未來五到十年間顯現。』比爾‧蓋茨已將機器人列為微軟的戰略方向之一,『微軟旗下有專門的部門負責研究機器人技術,也許目前此項研究還不會帶來直接利益,不過從長遠角度來說,機器人市場的研發意義非凡。』8月底,微軟在北京展示了其合作伙伴上海贏思軟件的中文機器人應用平台。

實際上,微軟的機器人計劃並非如傳聞中的那樣,像卡耐基梅隆大學開發出的推廣制造和採礦產業發展的人工智慧技術,也不是斯坦福大學在去年秋季開發的,在莫哈韋沙漠中以6個小時的時間v瞉p了131英里的無人車輛。微軟和第三方合作的這個機器人計劃,是構建在即時通訊工具(IM)上,更加趨向于娛樂性、實用性及互動性的虛擬網路機器人。隨著與IM的結合,網路機器人潛在的商機逐漸突出。微軟對網路機器人的關注,代表了大公司對這片新興市場的敏感。 

制造零距離客服

在最新的定義中,網路機器人是『以IM聯系人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像真人一樣陪你聊天、幫你查資訊、陪你玩游戲的一種資訊互動平台』。IM能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體現得更為緊密,並且覆蓋面廣泛,成為網路機器人最好的載體。

在IM機器人出現之前,網路機器人的叫法並不普遍。它泛指那些可以完成自動化作業的網路輔助程式,通常叫做『機器人程式』。對于網路應用產品,企業一般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機器人,比如Google等搜索引擎公司的『網路爬蟲』,網易《夢幻西游》中的一個在線疑難解答的角色,都是網路上的機器人。

2002年,網路機器人便在新加坡成為熱門話題,比如,有一個愛好者開發出的網路機器人可翻譯整篇文章。不過這大多是在網頁上實現的,並沒有體現出網路機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此時,網路機器人在商業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為企業提供客服方面。

美國Colloquis公司在去年為松下電器的英文網站開發了名為『intarta』的客服機器人,用以解答用戶提出的問題,而無須再安排客服人員24小時在線。

上海贏思軟件為上海科委開發的智慧客服機器人『海德先生』,也將隨著上海科委新網站的上線開始『工作』。據贏思軟件CTO朱頻頻介紹,屆時用戶會在網頁上看到一個卡通的海德先生的形象,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向其提問。

據他分析,使用客服機器人不會發生找不到客服人員、打不通客服電話的情況,並可節約客服成本;同時它還能迅速更新公司相關資訊,有助于企業提升廣告和品牌形象,所以在國外很多大公司都應用了客服機器人,國外的網路機器人開發團隊也專注于此方面。而在國內,網路機器人的發展首先從聊天機器人開始。 

陪你聊天的『專家』

美國在線(AOL)曾在兩三年前嘗試在其IM工具AIM上添加聊天機器人,使用戶可通過命令功能表查詢資訊,但並未大規模應用。而微軟在去年底曾為 MSN增加了兩個聊天機器人:『encarta@botmetro.net』和『bbcbackstage@hotmail.com』,前者為微軟大百科全書,後者則是BBC電視台的節目播出表。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這種專門方便用戶資訊查詢和自動聊天的機器人開始現身網路。任何時間、任何問題,MSN聊天機器人『家族』都可以時刻『陪聊』。英國科學家羅洛‧卡潘特設計發明的在線聊天機器人『喬治』,甚至能說u|十多種語言,並且還能同時和數百人一起聊天。『喬治』能夠在聊天時開玩笑、回答問題、表露感情,並和網民們進行關于愛情、生活和宇宙等各種話題的討論,以至于許多和它聊天的網民都會誤將它當成一個『真人』,據悉喬治已經和全球200萬人聊過天。

贏思軟件發布的中文『小I聊天機器人』在亞太區備受矚目。該款機器人在2003年底就已推出,迄今為止和小I『聊過天』的人次已經達到1200萬,覆蓋了整個華語地區。在小I聊天機器人推出後不久,國內最大的IM服務商騰訊就委托贏思開發了QQ聊天機器人。今年,騰訊也將網路機器人作為企業重要戰略之一。

微軟在今年將網路機器人作為公司的整體戰略,並且和全球很多獨立軟件開發商合作,于今年5月舉辦了全球機器人大賽。作為大賽開發平台提供者之一的贏思軟件,與微軟正式確定了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進行Windows Live Messenger機器人平台的技術開發和機器人商業應用的拓展。

與此同時,贏思軟件與地圖服務提供商Mapbar合作推出了小I地圖機器人,讓用戶在IM上體驗地圖服務。它還與其他合作伙伴推出了天氣查詢和收視指南的服務,與電子商務網站合作的競拍機器人也在計劃之中。

這代表了網路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向:網路資訊的自動搜索、查詢和處理。如果說,互聯網的出現相當于提供了一個大資源庫,那麼網路機器人的出現則是給用戶提供了有效利用這些資源的手段和工具。

贏思軟件CEO袁輝認為,IM是網路機器人天然的載體,而由于IM具有人際關系圈的特性,發達的、擁有一定基數的、具有粘性的人際關系網,也能讓網路機器人得到更好的應用。目前國內使用MSN的用戶約有2500萬,這個基數是SNS網站不可比擬的。『我不敢妄加推斷這種模式是否會對SNS網站造成衝擊,但在規模和溝通平檯上,肯定比SNS網站有優勢。』在他的計劃中,以後IM用戶可以通過小I機器人共用音樂、視頻等內容。

而在美國的交友網站match.com上,約會機器人『datingbot@botmetro.net』已經顯現出其優越性;沃爾沃汽車更是對它的MSN客服機器人進行了全麵包裝,不僅頭像是沃爾沃的公司標志,就連共用背景等也在為其作宣傳。

業內人士評價這種模式是基于IM模式的增值服務,袁輝也表示贊同。他認為,這種模式v釦U于提供互聯網服務的網站,將業務拓展到迅速膨脹的IM領域;並能在維持現有用戶忠實度的基礎上,通過人際關系圈有效發展新客戶;還可以按照客戶需求收集回饋。他堅信,網路機器人在明年『一定會火爆』。

走向無線

利用手機實現個性、專業的交互性互聯網智慧服務,一直是手機用戶和運營商、手機終端企業期待實現的重要應用。袁輝等人也在手機上嘗試網路機器人的應用,但由于帶寬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一直還未有重大突破。

近日,韓國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SK電訊宣布正式推出名為『1毫米』的服務,率先打破了這一殭局。所謂『1毫米』服務,是形容手機和用戶之間的密切關系,手機通過用戶與其設置在手機首頁畫面上的人工智慧型助手間的互動來掌握用戶的需求,並據此為用戶提供所需的無線網路服務。

據悉,SK電訊的這項業務包括與手機卡通人物對話的『游戲』、為『1毫米』用戶提供個性化資訊的『my body』服務,以及為用戶提供新聞、天氣、TV、電影、餐館等十余種資訊的『消息』等。這個人工智慧助手不僅可以通過用戶的各種輸入來陪主人聊天,而且還會掌握主人經常使用的服務,並根據時間、地點提供相應的內容和建議,還能充當搜索和下載引擎,或者提供本地定位服務(LBS)等等。

在SK的藍圖中,這個小助手還將能通過分析用戶喜好及手機使用模式,為經常使用特定服務的用戶推薦相關的專業服務。專家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將為用戶帶來無線網路利用模式的革命性變化。

北京新浪網 (2006-09-25 18:30) 作者:董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