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社會的行動革命
【羅世宏(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副教授)】
30億眼睛在行動 The Mobile Revolution: The Making of mobil e services worldwide

作者:丹.史坦巴克(Dan Steinbock)

譯者:曾淯菁

出版:商智文化公司

定價:450元

類別:科技

今年是個人電腦誕生屆滿25周年。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與當前人手一機的行動電話或掌上電腦等個人隨身傳播工具相比,個人電腦不便於隨身攜帶的行動限制,實在一點都不夠「個人化」。

今天,人們像是生活在「網路上身」的個人化通信傳播的時代。隨著各種固定和移動網路的建置,加上普及的手持、隨身通信傳播設備,在固定與無線寬頻網路發展較先進的國家,一如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所指出的,正見證一場「行動革命」(the mobile revolution)。

以後見之明論事,任何人都不會否認,個人電腦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同樣地,如果輕忽這場「行動革命」的影響,或許就是缺乏先見之明了。

本書作者任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通信資訊研究中心,身兼芬蘭赫爾辛基經濟學院的客座教授。他走遍歐、亞、美三大洲,訪問80位行動通信產業、媒體、娛樂及行動創新服務的業界要角與專家,引領讀者進入複雜的、公司與服務名稱常充滿英文縮寫字母的通信傳播世界。對其中複雜的科技與服務創新,成功的獲利模式,以及若干失敗的案例,作者在本書中提供了深具洞察力的見解,有助於吾人更正確的評估這場「行動革命」的影響。

雖然具備行動上網能力的第三代行動通信(3G)成長不如預期,但若將成本效益更大、應用日廣的定點無線寬頻(Wi-fi)及具行動能力的無線寬頻(Wi-Max)納入考察,「行動革命」引爆的社會意義,堪當一門「行動社會學」(mobile sociology)來嚴肅對待。

毫無疑問,數位匯流科技的日益成熟,已促使電信與媒體產業跨業競合,逐漸發展出必須結合媒體、商業、娛樂和電信的服務模式。比較成功的個案包括日本NTT DoCoMo的i-mode服務、韓國SKT提供的行動多媒體服務,以及歐洲的Vodafone Live!,還有美國正急起直追的 Verizon Wireless的行動內容服務。

寬頻上網、影像電話、資訊、遊戲、電視、電影、行銷、社群及企業服務,所有已存在或想像得到的多媒體內容服務都將行動化。據估計,2010年將有多達30億人用「眼睛」(多過於用「耳朵」)使用行動服務,本書中譯書名相當貼切傳神:《30億眼睛在行動》。

電信與媒體匯流成形,原本由美國資訊科技、亞太消費性電子及歐洲行動通訊大廠三分天下的資訊傳播科技,已在行動網路的多媒體及寬頻手機上整合。但是,這場「行動革命」費時多久才會完成,是否真能讓消費者行動的眼睛駐留片刻,是否真能滿足多元社會的公民需求,仍是一連串還沒有答案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