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網友之間的分享成為主要訊息來源,「正確性」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維基百科(Wikipedia)未來將實行一套文章檢查制,Global Voice Online則是由各地積極活躍的公民記者協助審查其真實性,而Yahoo!奇摩知識+則是透過提問者給分來約束,不同的網站,透過不同的方式,目的都是希望能做到真實且正確。

雖然在2005年Nature刊出研究報告指出維基百科(出錯率是每篇文章3.86個)的準確性與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出錯率是每篇文章2.92個)差不了太多,但是維基百科的確曾經發生令人難堪的錯誤。

2005年,一篇由匿名者撰寫的文章(事後快遞公司經理Brian Chase承認只是為了嚇唬同事)指前新聞記者John Seigenthaler涉及暗殺約翰與羅伯.甘乃迪,這則文章卻在維基百科「躺」了4個月之久,直到Seigenthaler自己發現,投書USA Today引發一場維基百科甚至引伸到整個網際網路的訊息可不可信,以及網站所有者該不該負責任的論戰。

同時,網路廣播(podcasting)先驅Adam Curry匿名刪除在維基百科某項條目中,有關他人對網路廣播的貢獻,也引起軒然大波。

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表示,正想構想一個文章檢查制,是一種追蹤使用者回饋活動的研究工具,經常看看到底是誰在評分,以便找出維基百科的缺點。

Global Voice Online是由美國哈佛法學院「博克曼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所發起的一項全球公民媒體計畫。主要希望能激起全球世界各地草根媒體之間的交流對話,來促進這股新公民媒體潮流的誕生,讓言論自由和媒體獨立實現。當主流的英文媒體正忽視絕大多部份的民眾心聲,Global Voice 希望能提醒人們重視公民媒體所展現出來的抗衡力量。並運用了blog、網路廣播等方式,讓公民記者在網路意見交流,也透過公民記者的文章,讓別的地區的人能瞭解該國家人民的想法。

至於Global Voice Online是如何避免「非真實事件」文章的刊出,Global Voices Online的共同發起人Rebecca MacKinnon則表示,由於Global Voices Online擁有許多公民記者,透過該地區公民記者協助辨別事件真實性。

而Yahoo!奇摩知識+則是透過「最佳解答」與「網友評價」來提高正確性,發問者詢問問題後,可在眾多網友回答中選取一個「最佳解答」,而其他網友也可以對這個「最佳解答」給予「正面」、「普通」或「負面」評價,系統會將所有評價平均,並顯示有多少人給予評價。

東森新聞報 記者陳曉藍/專題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