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市政府委託安源資訊建置的「無線網路新都」,已於2005年底正式開台;這個名為WiFly的無線網路服務,能否如其名般一飛沖天,要看能否通過嚴峻的考驗。

「呼叫周縣長、呼叫周縣長,我是馬隊長,聽得到我說話嗎?」2005年耶誕節前夕,歷經一年多建置時程的台北無線網路,正式宣布開台。台北市長馬英九親臨站台,延用選舉期間的稱號和新任台北縣長周錫瑋,用網路電話Skype對話。

這頭的「馬隊長」興高采烈,不過那頭的「周縣長」卻是一臉茫然,似乎聽不見馬英九說的話,「周縣長也真是的,那麼多人在看我們對話,演演戲就好了嘛,」專程站台為了告訴市民無線網路有多好的馬英九,也只好如此自嘲。

當天的開台記者會,包括電信業者、軟體服務和硬體廠商,幾乎全員到齊。馬英九的急智和幽默雖然引來全場的笑聲,卻難掩尷尬的氣氛。

雖然主辦單位事後解釋,當時通訊不良是因為接了Skype話機,這部分的介面連結可能還有些問題。之前直接用耳機麥克風,連上筆記型電腦,和胡志強及朱立倫對話,就沒有障礙。不過民眾最想知道的是,無線網路能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

無線網路新都@台北

台北市的無線網路受各界矚目,是因為它不只是台灣、更是全世界第一次企圖將無線區域網路建構在如此大範圍的面積內。

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任祕書戴豪君,去年曾陪同副市長金溥聰,到美國參觀無線網路布建的情況,「以前都是我們跟老美學東西;現在反而是他們不斷向我們提問,」戴豪君覺得,台灣終於有主導世界新規格的機會了。

行政院以「M台灣」計畫主導,在台北市啟動「無線網路新都計畫」之後,高雄、台中等縣市也都陸續展開無線網路布建計畫。一時間,無線網路似乎成了台灣各縣市比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而最早提出大規模計畫的台北市,也成為此模式的先行指標。

不過,所謂的無線網路新都,其實是個很大的挑戰。

需求質疑∕誰在馬路邊上網?

Wi-Fi這種無線網路的規格,設計之初是為因應在小範圍的使用,訊號涵蓋大約只有一百公尺。由於建置成本較低,可以解決無寬頻網路骨幹地區的網路通訊問題。但是台北市的作法,是將大量的存取點(AP;access point)布建在人口密集的區域,將連線熱點(hot spot)擴展為連線熱區(hot zone)。

過去從未有國家嘗試做過的事業,在正式開台收費的一刻,所有的一切當然也會被拿來細細檢視。

無線網路正式開台之前,一方面網路涵蓋密度不足,另一方面為鼓勵消費者使用,上網完全免費。不過開台之後,使用者必須支付399元的月費,「對消費者來說,免費的東西品質可以不計較,」國際數據資訊(IDC)資深研究經理楊中傑指出,一旦開始收費,多數人就會問,「無線網路會是什麼樣子?它能給我什麼?」

走進台北市的捷運站,很多人可能發現,站內多了一高一矮兩張桌子,讓民眾利用筆記型電腦上網;到現場觀察,有人看報紙、有人打手機、有人逛街購物累了放東西歇腿……,就是很少看到有人在這裡上網。

為什麼沒人用?

對民眾來說,他們為什麼要抱個筆記型電腦在捷運站或是大馬路邊上網?有什麼事讓他們一定要在這個時間或是這個地點使用網路?

需求面是最大的問題。

楊中傑分析,服務是由整體生態系統構成。以無線網路來說,前端要有良好的網路環境、連線品質、價格合理、使用便利及易於攜帶的上網工具;後頭還得有豐富、吸引人的資訊內容。整個價值鏈上所有的需求都被滿足了,才可能看到明顯的成長。

但是目前台北無線網路新都的配備條件,還不能滿足上述要求。

產品質疑∕連線穩內容強?

以連線品質來說,雖然現在無線網路第一期的涵蓋範圍,包括台北市中心區四十二條主要幹道,約二十八‧二平方公里的人口稠密區(見頁114圖)。不過,這並不代表在這個區域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無線上網,主要的訊號還是分布在這些幹道上,而且訊號的強弱還得視使用人數多寡、距離存取點遠近而定。另外,由於Wi-Fi屬於低功率,包括微波爐、吹風機等小家電都會是干擾源,可能影響連線品質。

台灣大哥大企業客戶處副總經理馮振武認為,對企業來說,不太可能接受這種不穩定的情況;一般人會使用無線網路,應該還是以休閒、打發時間居多,像學生族群。但是如果使用量大的企業不進來,只靠財力不豐的學生,恐怕很難長期支持無線網路的經營。

其次是上網工具。要讓大家抱個筆記型電腦到處跑恐怕很難;反而是能夠支援Wi-Fi上網的PDA或是智慧型手機,才有可能打動人心。但是,智慧型手機的價格平均都在萬元以上,不是手機主流消費族群的購買標的。國際數據資訊資深研究經理楊中傑則補充,現在多數的手機使用者還是以通話為主,智慧型手機一旦拿來上網,比較耗電,也會縮短手機的通話時間,影響網路族使用的意願。

最後還有內容的問題。現在網路上的內容雖然夠豐富,但仍缺少所謂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足以說服多數消費者的內容,一定要在馬路邊或是捷運站裡立即上網,而不是等到回家再說。

趨勢∕肯定無縫的網路環境

相對於外界的質疑,台北市政府和安源資訊呼籲大家要把眼光放遠。

依據安源資訊和台北市政府的計畫,現在的確還不是無線網路爆炸性成長時機。在開台之後,先要教育消費者,讓大家知道現在有這麼一個新的服務出現。

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周韻采表示,初期的建置目標就是設定在高用量、人口集中的地方,並不是要大街小巷都能通。市府的目標是,如果你想上網,在所有的捷運站內,以及那四十多條的主要幹道上,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服務。

安源資訊發言人張聖坦承,因為這項建置案是世界首例,初期一定會有一些問題,但是狀況會愈來愈好。因為不論是無縫連結(seamless)或是日本現在當紅的概念「無所不在的網路環境」(ubiquitous computing),都指向未來的趨勢,是隨時隨處可以連接網路的,只要趨勢對了,軟硬體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無線網路如果做不起來,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方向錯誤,另一個就是我們太差,我相信趨勢是站在我們這邊的,」面對外界「做不起來」的聲音,張聖表示,安源所有同仁幾乎都「潦落去」。

依據安源將來的規劃,無線網路最大的差異化,在於地區性的功能。張聖舉例,在信義商圈附近的年輕人,可以連上無線網路,尋找同時在這個區域,符合設定條件的朋友,這就是地域性、即時性的需求;或者是商家可以利用無線網路,告知最近有什麼活動,發送給商圈內的消費者等。

「以前誰會想到電話可以隨身攜帶呢?」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游張松說,行動電話發明之前,如果你說有一種電話可以帶著到處跑,也會被人家當成瘋子,認為誰會站在大馬路邊講電話,但是現在誰不用手機呢?大家對無線網路的未來不應該太短視。

產業∕利於創造服務價值鏈

游張松也認為,無線網路目前應該做為整個網路環境的一環,和ADSL及3G互補:不想到處跑的就在家用ADSL;有行動需求又得兼顧品質及穩定性的,就用3G;至於不想花太多錢,網路只要能用就好的族群,則可以考慮無線網路WiFly。

游張松和張聖同時指出,台灣發展無線網路可說是占了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台灣是IT硬體製造的王國,全世界的網通產品、筆記型電腦、手機,很多都是台灣生產。其次台北市精華區面積不算太大,兼之人口稠密,是發展網路環境的適當地點。另外則是政府全力推動M台灣計畫,加強各項網路的軟硬體建設。

更重要的是,大區域無線網路的建置,是台灣第一次有機會,在多項世界第一的硬體產品之外,嘗試整個服務價值鏈的創造。

一旦成功,以後國際間所有計畫設立無線網路的城市,都會到台灣取經。不過,前提是得先通過消費者和時間的嚴峻考驗。

遠見雜誌 作者:張彥文 攝影:陳宗怡 2006.2 /新塞翁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