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打過公用電話了? 

在許多人印象中,公用電話曾是出門在外時的生活必需品之一,但曾幾何時,現在,好幾年沒碰過公用電話的人比比皆是。

手機和網路電話普及以後,公用電話的營收一落千丈,去年更創下新低,掉到只剩全盛時期的四分之一,偏遠地區的話機每月營收有時只有2、3元,甚至掛零。譬如大台中地區,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公用電話機處於虧損狀況,其他地區也好不到那裡。

已經民營化的中華電信公司,怎樣面對這麼嚴重的虧損?公用電話還能持續存在嗎?或者說,如果沒有了公用電話,你會感到不方便嗎?

台灣早在民國36年裝設第一具公用電話,50年後,民國86年進入公用電話的全盛時期,當時,全國的公話多達15萬具。沒想到10年不到,公話竟已面臨逐漸拆除的命運。

由於營運績效不佳,其實公用電話從民國90年起即一直在減少,現在全國的公話只剩不到13萬具,比全盛時期少了將近五分之一。在大台中地區,拆除的話機量更已超過四分之一。以曾經風光一時的光卡公話來說,中華電信原本計畫在今年全面拆除,後來因故延後1年,打算在明年底前全面拆除。中華電信甚至已提撥足額的經費,因應民眾的光卡公話卡兌換現金之需。

據了解,現階段公話拆除的原則是:每月營收低於500元或附近有別的公話可取代者;另外,如住戶要求拆除,中華電信也會將電話遷走。

事實上,受到方便的手機和低廉的網路電話衝擊,公用電話退出通話市場已成為全球趨勢。中華電信對這個現象雖然莫可奈何,但因為公用電話有應急的特性,又肩負照顧偏遠地區的責任,因此就算手機再普及,仍設法維持公用電話的存在。

中華電信公話中心指出,該公司並不是完全以營收作為評量話機存在與否的基礎,除了「普及服務」偏遠地區的公話外,像投幣式話機因為使用方便,也需要維持一定的比例。

根據中華電信分析,一具公用電話的最低成本是每月收入1萬8000元,除了話機成本外,清潔、維護等也需要人力成本,而投幣式話機還得每周收一次銀箱,維護成本更高。依此估算,目前半數以上的公話都屬於不經濟話機,亦即虧錢的話機。

雖然如此,中華電信一直沒有放棄公用電話。負責公話的同仁還在積極救亡圖存,兩年前上市的多媒體公用電話是最好的例證。胖胖身型、彩色觸控螢幕的多媒體公用電話,目前市面上約有1000多具,可以拍照傳送、上網、收發e-mail、傳簡訊等,但每台成本卻高達10多萬元。不幸的是,多媒體公話上路兩年半來,每台每月營收平均只有1500元,遠不敷成本。中華電信不諱言,「需求不迫切」可能是叫好不叫座的主因,因而目前正在積極修改使用介面,讓服務更簡單明瞭。

外,公話一度也被視為無線區域網路現成的棲身之所,可以和無線基地台結合,讓使用者在看得到公話的地方,就能無線上網。由於公用電話的鋪設十分綿密,完成無線網路的效果十分理想,但因戶外無線上網的需求至今不明,所以儘管各縣市政府都投入建置,中華電信還是遲遲不敢大舉鋪設。

多媒體及網路的發展不順,中華電信只得返歸公用電話的本質,投幣與IC卡二合一的卡投公話機就是其一。中華電信去年6月採購了第一批500部二合一公話,因為銅板和IC卡通吃,系統程式比較複雜,初步只有83台先在中南部安裝試用,測試穩定後才大批採購全面上路,用以逐步汰換既有的公話。

此外,中華電信公話中心3個月前開始推廣多媒體公用電話網頁出租服務,目前已招攬12家業者,每具話機靠著網頁刊登,滿額5家,每月即可增加5000元以上的營收。公話中心說,努力增闢財源,將是公話未來必走的路。

同時,中華電信上月又推出108受話方付費的公用電話服務,讓出門在外沒帶手機又沒帶錢的人,可以打電話找人求救,也是推廣公用電話的策略之一。

除了這些正式的推廣策略外,各地營運處其實也在各自努力,譬如製作宣傳海報,強調公話方便性等。公話中心主任卓金村說,公話中心不斷在做市場評估,選擇人潮多並願意打電話的地點設置公話,不但使用的人多,網頁廣告的功效也比較好。因此,目前公話的裝設地點以營區、超商和火車站為主。 

問題是,中華電信目前已是上市公司,營運績效必須對所有股東負責。假使公用電話持續虧損下去,而各種挽救的策略無法發揮預期功效時,公話是否仍得走上全面拆除的命運?科技通訊工具日新月異,誰知道公用電話還會出現什麼新的挑戰?公用電話似正走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