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ternet 2」來了!?
當RFID已悄然走進醫院、小學、圖書館,甚至鑽進飛機、輪胎、軍隊、貨櫃……,你不能不知道,這股由沃爾瑪、美國國防部引爆的RFID浪潮,正在改變你我生活、改變企業獲利方程式!
未來,企業做生意的方式可能不一樣了!
全世界最大的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正式啟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是種透過無線電波傳輸,自動辨識物品的技術)先導型試驗。沃爾瑪計劃從德州的3個暢貨中心開始,要求前100大供應商,分別在運送過程中置放貨物的棧板和出貨產品中,導入RFID系統,預計2006年所有旗下供應商全面導入。
「沃爾瑪光紙箱棧板就有350億個,數量對全世界來說微不足道,卻是全球最大的RFID試驗計劃,」永豐餘策略整合中心協理何奕達說。
何奕達相信,一旦沃爾瑪導入過程中沒問題,很快就會要求全世界導入,目前只是時程問題。未來只要廠商沒導入就要罰錢,因為它還要特別花人力處理沒有RFID的貨品。永豐餘早在4年前就和沃爾瑪一起參與RFID的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成為MIT Auto-ID Center會員。
大中華區被RFID剝奪83億美元!
沃爾瑪所引發的RFID風暴,對於大中華地區來說,影響尤其明顯。
昇陽(Sun)大中華區解決方案發展總監王嘉年表示,沃爾瑪目前主要的供應商,有70%來自大中華區。
可以說,沃爾瑪導入RFID後會省下的83億美元,很大一部份要大中華區生產者買單。
這是一場競爭力的比較。「no RFID, no business(沒有RFID,就沒有生意做),」台灣惠普服務事業群協理周明佩表示。
2004年4月底開始,惠普已開始在製造端時,就在箱子上貼RFID的標籤(tag),直接出貨給沃爾瑪。周明佩相信,未來客戶下單時,RFID會成為一項與競爭對手差異化的能力指標之一。
這股RFID的壓力,不僅來自沃爾瑪,連美國國防部、其他的大賣場如Metro(德國最大連鎖超市)、Best buy(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巨擘),也紛紛要求旗下供應商導入或進行RFID相關試驗。
「不久後,RFID會從you choose to(你的選擇)變成you have to(你必須要做),」昇陽總監王嘉年相信,2006年會是一個轉捩點。昇陽是協助沃爾瑪做RFID測試應用的技術廠商。
小朋友、病患、旅人……加入RFID行列
RFID不僅是零售業、製造業的產業狂潮,更早已發生在許多生活角落。
台北南湖國小一群小朋友每天以RFID,完成他們的到校、離校紀錄,而這筆紀錄在5 . 10秒內,會以簡訊的方式,傳到家長手機中,以掌握小朋友的動向。
醫院也靠RFID力抗SARS。秀傳醫療體系讓病人在手腕配戴一個小裝置,內含量測體溫功能、可重複使用的主動式RFID晶片,記錄病人體溫變化、所在地點等資訊。
此外,RFID還能夠讓99%的行李送對地方。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麥卡倫(McCarran)機場,以RFID技術進行行李識別與分派,將原本光學掃描條碼僅有的80%讀取率,提升到99%以上。
日本更透過RFID技術,推出「hands free travel」計劃,透過航空業者與宅配業者的合作,讓旅客可以兩手空空的出門旅行!
根據研究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2004年初發表的報告指出,美國零售供應鏈的RFID市場規模,將因更多企業投入與環境的成熟,從2003年的9,1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0億元),快速成長到2008年的13億美元(約新台幣430億元)。
「RFID會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性變革, 」EPCglobal總裁艾迪庫克(Chris Adcock)表示,這樣的變化是以前從來沒發生過的。
雖然RFID科技的本身是舊技術,但卻以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新方式來應用。EPCglobal是一個推動RFID國際標準EPC的組織。
RFID被科技廠視為「Internet 2」,有人喊出:「如果你錯過了90年代的網路經濟,那你就更不該錯過這次的RFID機會」的口號。
RFID成為最近眾多研討會中最熱門的議題,不論是政府、廠商、研究單位等各種機構,大家都想搞懂什麼是RFID。
「RFID真的很熱,短短不到2個月,我就談了6場RFID的演講,」台灣微軟技術中心副總經理暨RFID卓越中心負責人修多福( Christopher H. Short)表示, 對RFID產業而言, 現在還只是breeding age(養育階段),而不是leading age(領先階段)。
究竟台灣廠商在被國外大廠要求導入RFID的同時,能得到什麼好處?「RFID會真正改變企業的運作模式,」甲骨文(Oracle)應用發展事業資深副總裁客來西(Don Klaiss)表示,企業可以用RFID追蹤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從製造流程、運送,一路到終端顧客端,可以做更精確的需求預測與規劃。
台灣廠商,風來了雨還沒下
而且,「藉由RFID的導入,更可以減少人為的錯誤發生,」IBM行動商務部經理王德忠指出。
「做生意將充滿立即性,」甲骨文RFID及感測器服務產品經理陳佩吉(Peggy Chen)提醒,未來透過RFID將可獲得更多資訊,但是接下來面對成堆資訊,重點是該如何管理。
雖然大家這麼看好RFID,但台灣卻只有不到10%的廠商實際投入。
根據資策會電子商務所2004年10月份出爐的RFID應用現況調查顯示,在台灣5,000大企業中的製造、物流、運輸及醫療業中,只有製造業與運輸業有相關應用,分別只有9.0%與8.3%。
而且國內企業的實際應用與預期中的熱度還有一段落差。
受訪企業中閱讀過RFID相關資料,或有深入瞭解的僅有22.3%;未聽說過RFID的比例則高達56.3%。
RFID的影響力,似乎是風來了,雨還沒下。永豐餘策略整合中心協理何奕達舉例,沃爾瑪導入RFID,就像一顆原子彈爆炸,不過等輻射層影響台灣時,也是許久之後的事。
一位有所研究的企業主管則認為,面對沃爾瑪所帶動的一場RFID大實驗,現在就要大膽預測幾年後的產值與商機,以目前情況來看,不但是太樂觀,也可能太早了一些。
而且,「台灣和沃爾瑪的關聯太深,」阿丹電子總經理王國俊認為,沃爾瑪失敗的可能性很高,因它採用的被動式標籤有低讀取率的問題,加上沒辦法做到完全自動化回覆,所以未來需要更多主動式標籤的協助。阿丹電子早在1999年就開始投入主動式標籤的研究。
另外,RFID在應用方面還有挑戰。除了標準統一與RF(無線射頻)各國頻率波段開放的問題,標籤的價格也偏高。
提升讀取率尚待努力
目前,被動式標籤價格介於台幣30.50元之間,未來希望降到1.5元以下,才有可能大量使用。而且,訊號還常出現受環境因素影響而不穩定的情形。
RFID真正的利益來自「資訊利用」,而非取代條碼。甲骨文感測器服務軟體開發副總裁法爾霍夫(Allyson Fryhoff)表示,RFID讓物理世界可以連接對應到資訊世界,人們更跳脫在標籤、讀取器層面的思考,思考資訊流程的革新。
他說,許多公司在先導計劃時,選定某個示範點為試驗中心,未來就有可能會有更多的試驗點的導入。
這些試驗點之間,不能是分開的資訊孤島,企業對於資訊怎麼連通、交換更要有通盤的思考。
RFID對產業運作可能帶來很大的影響,也可能只是科技廠商的一頭熱。
萬一它真的會發生, 如何擁有屬於自己的願景、提早卡位,才是企業與政府思考的方向。競賽已經鳴槍起跑,你想好如何面對這個「Internet 2」的浪潮了嗎?
2005年1月 e天下雜誌 撰文-陳世耀
當RFID已悄然走進醫院、小學、圖書館,甚至鑽進飛機、輪胎、軍隊、貨櫃……,你不能不知道,這股由沃爾瑪、美國國防部引爆的RFID浪潮,正在改變你我生活、改變企業獲利方程式!
未來,企業做生意的方式可能不一樣了!
全世界最大的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正式啟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是種透過無線電波傳輸,自動辨識物品的技術)先導型試驗。沃爾瑪計劃從德州的3個暢貨中心開始,要求前100大供應商,分別在運送過程中置放貨物的棧板和出貨產品中,導入RFID系統,預計2006年所有旗下供應商全面導入。
「沃爾瑪光紙箱棧板就有350億個,數量對全世界來說微不足道,卻是全球最大的RFID試驗計劃,」永豐餘策略整合中心協理何奕達說。
何奕達相信,一旦沃爾瑪導入過程中沒問題,很快就會要求全世界導入,目前只是時程問題。未來只要廠商沒導入就要罰錢,因為它還要特別花人力處理沒有RFID的貨品。永豐餘早在4年前就和沃爾瑪一起參與RFID的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成為MIT Auto-ID Center會員。
大中華區被RFID剝奪83億美元!
沃爾瑪所引發的RFID風暴,對於大中華地區來說,影響尤其明顯。
昇陽(Sun)大中華區解決方案發展總監王嘉年表示,沃爾瑪目前主要的供應商,有70%來自大中華區。
可以說,沃爾瑪導入RFID後會省下的83億美元,很大一部份要大中華區生產者買單。
這是一場競爭力的比較。「no RFID, no business(沒有RFID,就沒有生意做),」台灣惠普服務事業群協理周明佩表示。
2004年4月底開始,惠普已開始在製造端時,就在箱子上貼RFID的標籤(tag),直接出貨給沃爾瑪。周明佩相信,未來客戶下單時,RFID會成為一項與競爭對手差異化的能力指標之一。
這股RFID的壓力,不僅來自沃爾瑪,連美國國防部、其他的大賣場如Metro(德國最大連鎖超市)、Best buy(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巨擘),也紛紛要求旗下供應商導入或進行RFID相關試驗。
「不久後,RFID會從you choose to(你的選擇)變成you have to(你必須要做),」昇陽總監王嘉年相信,2006年會是一個轉捩點。昇陽是協助沃爾瑪做RFID測試應用的技術廠商。
小朋友、病患、旅人……加入RFID行列
RFID不僅是零售業、製造業的產業狂潮,更早已發生在許多生活角落。
台北南湖國小一群小朋友每天以RFID,完成他們的到校、離校紀錄,而這筆紀錄在5 . 10秒內,會以簡訊的方式,傳到家長手機中,以掌握小朋友的動向。
醫院也靠RFID力抗SARS。秀傳醫療體系讓病人在手腕配戴一個小裝置,內含量測體溫功能、可重複使用的主動式RFID晶片,記錄病人體溫變化、所在地點等資訊。
此外,RFID還能夠讓99%的行李送對地方。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麥卡倫(McCarran)機場,以RFID技術進行行李識別與分派,將原本光學掃描條碼僅有的80%讀取率,提升到99%以上。
日本更透過RFID技術,推出「hands free travel」計劃,透過航空業者與宅配業者的合作,讓旅客可以兩手空空的出門旅行!
根據研究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2004年初發表的報告指出,美國零售供應鏈的RFID市場規模,將因更多企業投入與環境的成熟,從2003年的9,1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0億元),快速成長到2008年的13億美元(約新台幣430億元)。
「RFID會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性變革, 」EPCglobal總裁艾迪庫克(Chris Adcock)表示,這樣的變化是以前從來沒發生過的。
雖然RFID科技的本身是舊技術,但卻以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新方式來應用。EPCglobal是一個推動RFID國際標準EPC的組織。
RFID被科技廠視為「Internet 2」,有人喊出:「如果你錯過了90年代的網路經濟,那你就更不該錯過這次的RFID機會」的口號。
RFID成為最近眾多研討會中最熱門的議題,不論是政府、廠商、研究單位等各種機構,大家都想搞懂什麼是RFID。
「RFID真的很熱,短短不到2個月,我就談了6場RFID的演講,」台灣微軟技術中心副總經理暨RFID卓越中心負責人修多福( Christopher H. Short)表示, 對RFID產業而言, 現在還只是breeding age(養育階段),而不是leading age(領先階段)。
究竟台灣廠商在被國外大廠要求導入RFID的同時,能得到什麼好處?「RFID會真正改變企業的運作模式,」甲骨文(Oracle)應用發展事業資深副總裁客來西(Don Klaiss)表示,企業可以用RFID追蹤整個產品生命週期,從製造流程、運送,一路到終端顧客端,可以做更精確的需求預測與規劃。
台灣廠商,風來了雨還沒下
而且,「藉由RFID的導入,更可以減少人為的錯誤發生,」IBM行動商務部經理王德忠指出。
「做生意將充滿立即性,」甲骨文RFID及感測器服務產品經理陳佩吉(Peggy Chen)提醒,未來透過RFID將可獲得更多資訊,但是接下來面對成堆資訊,重點是該如何管理。
雖然大家這麼看好RFID,但台灣卻只有不到10%的廠商實際投入。
根據資策會電子商務所2004年10月份出爐的RFID應用現況調查顯示,在台灣5,000大企業中的製造、物流、運輸及醫療業中,只有製造業與運輸業有相關應用,分別只有9.0%與8.3%。
而且國內企業的實際應用與預期中的熱度還有一段落差。
受訪企業中閱讀過RFID相關資料,或有深入瞭解的僅有22.3%;未聽說過RFID的比例則高達56.3%。
RFID的影響力,似乎是風來了,雨還沒下。永豐餘策略整合中心協理何奕達舉例,沃爾瑪導入RFID,就像一顆原子彈爆炸,不過等輻射層影響台灣時,也是許久之後的事。
一位有所研究的企業主管則認為,面對沃爾瑪所帶動的一場RFID大實驗,現在就要大膽預測幾年後的產值與商機,以目前情況來看,不但是太樂觀,也可能太早了一些。
而且,「台灣和沃爾瑪的關聯太深,」阿丹電子總經理王國俊認為,沃爾瑪失敗的可能性很高,因它採用的被動式標籤有低讀取率的問題,加上沒辦法做到完全自動化回覆,所以未來需要更多主動式標籤的協助。阿丹電子早在1999年就開始投入主動式標籤的研究。
另外,RFID在應用方面還有挑戰。除了標準統一與RF(無線射頻)各國頻率波段開放的問題,標籤的價格也偏高。
提升讀取率尚待努力
目前,被動式標籤價格介於台幣30.50元之間,未來希望降到1.5元以下,才有可能大量使用。而且,訊號還常出現受環境因素影響而不穩定的情形。
RFID真正的利益來自「資訊利用」,而非取代條碼。甲骨文感測器服務軟體開發副總裁法爾霍夫(Allyson Fryhoff)表示,RFID讓物理世界可以連接對應到資訊世界,人們更跳脫在標籤、讀取器層面的思考,思考資訊流程的革新。
他說,許多公司在先導計劃時,選定某個示範點為試驗中心,未來就有可能會有更多的試驗點的導入。
這些試驗點之間,不能是分開的資訊孤島,企業對於資訊怎麼連通、交換更要有通盤的思考。
RFID對產業運作可能帶來很大的影響,也可能只是科技廠商的一頭熱。
萬一它真的會發生, 如何擁有屬於自己的願景、提早卡位,才是企業與政府思考的方向。競賽已經鳴槍起跑,你想好如何面對這個「Internet 2」的浪潮了嗎?
2005年1月 e天下雜誌 撰文-陳世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