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自由市場開放競爭原則,實在無法規範有興趣的業者參與,藉由自由競爭與淘汰機制,優勝劣敗讓市場機制決定才是良策。至於規模經濟恐怕只是推託之詞,文中所指寮國,不過600餘萬人口,更何來規模經濟?2300餘萬的台灣,佔全球人口0.36%,全球排名第48,人口不算少數(總共240餘個國家),整體經濟環境與地理區域也是一個重要戰略地位,以科技實力與社會成熟度而言,更有機會成為產品、服務創新的試煉基地,不是嗎?別妄自菲薄才對!!
經濟日報╱記者吳泓勳/即時報導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近日公布4G執照初審名單,共七家通過審查。多位學者都表示,依台灣市場規模,七家業者恐怕超過頻寬上限,且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目前台灣4 G進度已落後世界潮流,應加速產業政策規畫,建議逐步開放家數觀察市場承受度,並思考複合式服務提高4G價值進而獲利。
4G執照13日初審結果出爐,參與投標七家業者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亞太電信、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代表的台灣之星移動公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代表的國碁電子,以及新纖旗下新建公司,都通過初審資格審查。
台灣數位匯流發展協會今天公布「2013上半年數位匯流趨勢大調查」,出席的民進黨立委林佳龍批評,政府為彌補財政缺口,把4G當成肥肉,缺乏規畫只想趕快決標入袋為安。他指出,反觀大陸將4G提高到十二五計畫的國家戰略層級,但目前台灣推行4G,包含WiMAX、2G如何轉換、頻寬分配使用都沒規畫與效率。
景文科大財金系教授莊春發表示,台灣2G時代給了八張證照,3G時代也有五家業者,但受限於市場規模發展始終有限。而近日4G初審通過七家,如果到時七家都標到,懷疑台灣4G頻寬是否足夠,且能否形成規模經濟。他認為,不該一次全部開放,該採逐步並觀察市場是否可接受更多業者進入。
與會的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也認為,4G市場大有可為,但台灣錯估重要性,發展4G速度,遠遠落後世界潮流包含寮國、菲律賓等,目前已約有70多個國家推出4G服務,等到台灣2015年正式推出,世界排名可能要跌出100名之外。
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教授周韻采也提出,根據這次數位匯流趨勢調查顯示,還有七成民眾認為不需要4G服務,如果業者未來4G只是單純加快網路速度,缺乏其他複合式服務的話,價值與獲利有限。
2013/08/1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