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二十年來我國的人均初級能源消費量與日俱增,與人均所得迄無脫鉤的傾向。而在世界各國中,日 本的節能減碳成效卓著,能源的使用效率最高。其人均初級能源消費量不但低於我國,且已經與人均所得脫鉤。對於日本的政策或制度為什麼能發揮作用、如何發揮 作用,其所提供的行動誘因為何,我國並沒有充分的瞭解。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節能減碳之成效卓著的日本,發掘其所以成功的關鍵因素,進而提出我國節能減 碳的政策建議,供政府參考。本計畫的具體研究重點有五:(1)瞭解日本節能減碳的具體措施與成果,也就是,其制度與措施為何,這包括:行政管制的規定、價 格機能、租稅措施等等。(2)除了低量的人均能源消費和較高的平均的能源使用效率之外,日本節能減碳的具體成果在哪些部門(工業、住商、交通等等)最 好。(3)日本節能減碳制度與節能減碳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就是,使其政策目標實現的機制是什麼。若能掌握日本節能減碳之關鍵成功因素,便可據此提出我 國達成節能減碳目標的具體可行的方案。(4)根據日本的例子,對我國之能源使用提出政策建議。(5)日本政府如何評估、考核其政策執行之績效與成果。

研究的方法是:(1)根據能源政策研究的文獻,探討能源政策工具的成本效益,以瞭解各種政策工具對能源消費、節能成本、與經濟效率的潛在效 果。(2)訪問調查:研究團隊成員赴日本,訪問政府機關與政策研究機構,以瞭解日本專家對日本節能減碳之相關政策措施及其效果的看法。(3)分析日本能源 效率、能源價格、國民所得的資料,以瞭解日本能源效率和各潛在影響因素的關係。

研究的結論是:(1)節能標準和強制性的能源管理制度對日本之節能減碳的貢獻可能有限。(2)觀察時間數列的資料,可發現影響日本和各國能源消費與 二氧化碳排放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是能源的實質價格。(3)從橫斷面的資料來看,日本節能減碳的表現與其人均國民所得較高有關。其原因或許是:隨著所得的成 長、工資的提高,耗能的製造業逐漸轉移到低所得的國家。同時,高所得國家工業部門的生產技術水準較高,勞動生產力也高,故比較有能力使用省能的技 術。(4)新能源之銷售之補貼:在對日本,再生能源佔初級能源供給的比例不到1.5%;故到目前為止,對新能源之銷售之補貼應當不是影響日本節能減碳表現 的關鍵因素。

根據研究的結果,我們的政策建議是:

(1)優先在油品市場與電力的零售市場建立穩定的價格自由化機制。

(2)補貼新能源之推廣或銷售不是節能的最有效的作法,對此必須謹慎。

(3)重整「能源稅」,使能源價格儘量反映其外部成本。其所得交由財政部統籌統支,以利所得稅之調降。

(4)擴增大眾運輸系統;對停車費率不給予公共補貼。

(5)加強能源科技研究發展的投資。

(6)若「能源稅」的加徵額度有限,在預期成本不太高的情況下,可訂定某些節能標準來互相搭配。

(7)在能源市場自由化和開徵適度能源稅的基礎之上,再考慮二氧化碳的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而排放額應儘量以拍賣的方式分配,其所得交由財政部統籌統支,以利所得稅之調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