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今年的兩會報道中,網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互聯網之外,手機報、手機廣播電視以及興起於網路的手機短信、電子雜誌等新興媒體也都積極參與,成為兩會媒體報道中的生力軍。這些新媒體不僅改變了百姓的生活,而且也為百姓參政議政提供了新的平臺,彰顯了我國民主的新進程……——讀了3月17日新華網這篇《從新媒體在兩會中的角色看民主潮流》時評之後,又一遍回味了《中國記者》2007第3期“做新媒體的感覺”這一組美文,筆者思緒的翅膀一下子衝向高空而長時間地“盤旋”:傳統媒體將走向何方? 
  
回首近三十年來的中國傳媒業,相對於廣播、報紙,先是電視的異軍突起。嗣後,“小紅帽”通過“洗樓”,都市類報紙進家入戶。然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去年7月發表的統計報告表明,截至2006年 6月30日,中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23億人,穩居世界第二位。不僅廣播、電視,許多年輕人幾乎不看或很少看報紙了,網路正越來越多地成為“大眾情人”。網路時代,變化真快”。報紙、廣播、電視”,配上互聯網之後,這“兩者”雜交出的新一代——“新媒體”。這“新媒體”,是《現代漢語詞典》裏所找不到的新詞條。 
  
挑戰與機遇並存。一方面,傳統媒體受到了網路的衝擊,市場份額越來越少而危機重重。另一方面,因網路成本低、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傳統媒體一旦與網路“雜交”以後如虎添翼,青春煥發。譬如,一張省轄市的黨報,因受地域的限制,本來的發行量相當有限。但如果,這家報社新建一個網站,並實行“報網互動”和“記者、編者、讀者互動”,不僅原來本地的讀者,且外地的讀者也同樣可以在網上“訂報、看報”。那麼,原來的這張市級黨報業已面向海內外廣大讀者,其市場空間一夜之間拓展了千百倍,“月亮已不是原來那個月亮,太陽也不是原來那個太陽”,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傳統媒體主動與網路“雜交”——如果,這個問題“連想都沒想到”,那只能“墨守成規睡大覺”;所以,一個清醒地傳統媒體單位的領導班子,首先要有這個強烈的“雜交意識”。“報網一體化”,“臺網一體化”,此乃傳統媒體大勢所趨。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誰佔領了市場的制高點誰就能贏得未來。 
  
傳統媒體主動與網路“雜交”——核心競爭力還在於新聞。過去,說“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現在,不是“日前”,也非“昨天”,而“新聞,是正在發生的事”。這種新媒體的報道表現形式可能是文字、圖像、聲音俱全的多媒體、全媒體,因此其采編隊伍的配備也更像是報社、電臺和電視臺的混合體:手中拿著一支鋼筆、身上別著錄音筆、脖上挂著數碼相機、肩上扛著攝像機;既能做記者,也能做編輯,更能做主持人,堪稱“海陸空”多棲。  
  
傳統媒體主動與網路“雜交”——同樣要轉變經營戰略。新媒體產業經營與新聞采編一樣,其受眾範圍已從一個行業或一個地方轉向海內外。“此時此刻”,既要“站得高”,更要“看得遠”。譬如,就拿報紙經營中的發行工作來說,過去,一些都市類的報紙,搞的是“虧本發行”、“無效發行”,甚至於還搞“訂報有獎”、“訂報有禮”;面對“紙上的讀者越來越少,網上的讀者越來越多”,我們必須調整經營思路,捨得在網路建設上作出必要的投入,而不要再把大把大把的錢投到“惡性競爭”上去了,如此等等。  
  
新媒體,傳統媒體的新一代。傳統媒體主動與網路“雜交”,對於每一家傳統媒體單位來說,願不願去“雜交”,是“空談誤國”,還是“實幹興邦”?且一旦“雜交”能否生產出“新生兒”?那定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選稿:項淩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傳發 2007年3月18日 09: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