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市從2004年開始推動Wifly無線上網,積極打造無線新都,今年6月更榮獲智慧社區論壇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智慧城市首獎」;但目前為止使用Wifly的人數不到3萬,原訂用戶數目標更從80萬下修到10萬戶。仔細分析,Wifly除傳輸速度、上網地點有待改進,市場定位、價格以及用戶心態,都需要時間的考驗。

◎上網地點普遍性

 台北市在2006年6月獲得Jwire公司認證為全球首座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城市,北市府也宣布2006年底無線寬頻覆蓋率將達到90%,AP(無線網路接取器)達4,000個。儘管無線網路建置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看似隨時隨地都有熱點提供服務,但就地理層面來看,AP集中在商業區,地理覆蓋率不到5成,例如陽明山、民權東西路以北或和平東西路以南等,都無法享有WIFLY服務。

◎傳輸速率穩定度

 WIFLY採用802.11系列標準(Wi-Fi)之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ireless LAN;WLAN),功率低,訊號無法穿透建築物,必須不斷在室內折射才能抵達熱點,換言之,訊號強弱不受保證,端視地點而定。數位之牆雜誌主筆黃芳宇就表示,WIFLY用戶如果想得到較好的連線品質,得親自提著筆記型電腦到處測試,尋找連線品質穩定的地方;選擇低功率的WLAN技術建設無線新都,是 WIFLY使用率不高的主因。

◎市場定位不明確

 輔仁大學統計諮詢中心主持人梁德馨教授指出,一般民眾主要的上網方式是使用ADSL固網,無線網路的使用群還是集中在業務人員等長時間在外工作的商務型人士為主,因此使用人數不多。黃芳宇分析,WIFLY未明確界定目標對象是一般民眾或商務型人士,市場定位不清,影響相關配套措施,尤其是價格訂定。

如果推廣目標是一般民眾,即廣大的家用電腦市場,定價就該低於ADSL才有機會取代ADSL。

◎收費價位與付費觀念未建立

 根據FIND「消費者無線應用認知與需求」調查指出,消費者對「連線費用」的滿意度最低,WIFLY收費並未得到多數民眾認同;另外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TWNIC)所做的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也顯示,使用無線網路的民眾多數沒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因此無線網路的推廣,在付費方面還有待加強克服。

◎無線網路接受度和使用尚未成形

 對於目前台灣民眾對無線網路的接受度,梁德馨表示,大眾現今的生活型態、互動性對於無線網路還未達到迫切需求的階段,而資策會FIND研究員孫鴻業也認為,台灣民眾在無線網路的接受度和使用行為上還沒有成形,WIFLY還在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只要大家了解無線網路帶來的便利性與其他附加價值時,也就是無線網路起飛的開始。

 面對各種發展阻礙,孫鴻業也說,傳輸速率和網路穩定性的問題,未來透過新的無線寬頻網路技術WIMAX將能改善,資策會與政府部門也會持續追蹤,不過民眾對於無線網路的接受度和使用則有待時間醞釀。而10月抵台運作,訴求免費共享的無線網路應用催生者—西班牙公司FON,孫鴻業與黃芳宇皆認為對 WIFLY不造成威脅。

 另外,為提昇使用戶數,北市府也開始醞釀一項名為「台北悠遊打」(Taipei Easy Call)的服務,屆時透過WiFly熱點及070網路電話門號的發放,市府機關及北市中小學就能撥打免費網路電話。雖然可以有效提升用戶使用數,但是對於打造貨真價實的無線網路新都,北市府還是必須正視WIFLY所面臨的問題。

銘報 記者/謝宛真、郭芳君、黃明聖、張力仁、郭信宏、鄭鈺婷、石欣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