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藍芽”(Bluetooth)?
藍芽是以個人區域網絡(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為應用範圍的傳輸技術,其覆蓋範圍約10-30公尺左右,傳輸速度高達約每秒1MB,是一個兼容數據及語音、支援一對一點或多點的短距離無線通訊標準。與Wi-Fi一樣,藍芽是運作於2.4GHz ISM頻段。該技術能夠有效地簡化個人數碼助理、手提電腦和流動電話等流動裝置間的通信,同時亦能簡化這些設備與互聯網之間的通信以實現無線上網。
藍芽的簡史
“藍芽”是由 Ericsson 公司首先於1998 提出。同年5 月,由Ericsson、Nokia、Toshiba、IBM及 Intel 等五家著名廠商所組成的“藍牙特別興趣小組”(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BluetoothSIG )共同開發及制定該技術的規格。當時主要由Intel 公司負責半導體晶片和傳輸軟件方面的開發;Ericsson公司負責無線射頻及流動電話軟件的開發;而 IBM 和 Toshiba 公司則負責開發相關的手提電腦接口規格。1999年7 月Bluetooth 1.0 規格正式推出。2004年初,發展至 1.2 版本。
藍芽的應用 – 從流動電話到其他電子產品
雖然此標準的發展已有多年,而目前最常見的藍牙產品亦僅屬通信設備(如流動電話及免提耳機等),不過,藍牙產品亦開始漸趨普及和多元化。舉例來說,藍牙模組已經開始內建於一些入門級的電子手帳。此外,用戶除了可以在售賣電腦產品的商舖內發現藍牙無線滑鼠外,亦開始能夠發現藍芽印表機及藍芽數碼相機的蹤影了。
藍芽的安全性
在資訊保安方面,藍芽裝置間的連接模式確實存在問題。當兩台裝置利用配對連線(pairing)進行連接時,會使用到裝置上一個由製造商設定的固定位址(稱為藍牙位置)和SIM卡的個人ID密碼(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來建立一個連結鎖鑰,但在該過程中,駭客是有可能透過破解這個極為簡短的 PIN 碼而取得該連結鎖鑰,從而竊聽兩台裝置之間的一切對話,更可以捏造一個裝置加入該連接當中。此外,為提高資訊安全,用戶亦應該對裝置的連結預設值作出更改,亦不應該給予接上裝置過大的存取權限,才可防止駭客在裝置內植入木馬病毒。
- Jul 08 Sat 2006 10:24
淺談藍芽(BlueTooth)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