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闕志克

隨著Google在彰化成立亞洲最大的雲端資料中心,雲端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價值在台灣也再度受到大家的討論與重視。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預估,2014年大型雲端資料中心平均建置花費約為2,200萬美元,全球雲端伺服器出貨量2013年約為1,000萬台,預期2014年將以4.77%年複合成長率增加為1,220萬台。

近年來Google、Facebook、Microsoft、Amazon等企業,以搭配自有軟體與技術的軟硬整合,建構雲端資料中心,全面提升資訊服務市場。

台灣雖然出口雲端設備銷售量獨步全球,在雲端硬體代工產業極具優勢,但面對雲端資料中心系統軟體—作業系統(Openration System,簡稱OS),對台灣來說是相當新的挑戰。

它需投入密集的腦力與資金來研發,以維持高穩定性與運算能力,進而具有管理數百甚至數萬台設備的能力。幸而工研院及資策會等法人單位皆已投入雲端資料中心系統軟體的研發,並與國內硬體設備整合,積極為台灣雲端產業軟硬體整合發展出新的能量。

事實上,台灣的雲端環境基礎建設相當完善,雲端的「進入」門檻不高,不僅是高科技產業可以擁抱雲端,一般中小企業的傳統產業也能透過雲端系統進行快速轉型調整。傳統產業只要透過使用國內的「雲端硬體設備+自主系統軟體」,將能擁有快速靈活調整、依需求彈性付費等使用上的好處,更可透過租賃來免除許多自行架構資訊設備及人力的成本負擔,使傳統企業能運用自己本身的客戶基礎,將以往實體所提供的服務,改在雲端架構上運作。

例如,目前已有國內企業與工研院合作,在傳統辦公設備租賃的經營模式外,運用既有的客戶群及服務基礎,結合雲端特色打造一個集中辦公室相關之雲端應用服務—「辦公雲」,提供台灣及華人區企業一站購足辦公室相關軟硬體的便利服務。

Internet marketplace如Apple app store 多為高度垂直整合的平台,國外大廠一手掌握作業系統、硬體產品及更新和開發工具,不僅種類繁雜且以外國使用者為主,對於一般華人使用者而言,進入門檻較高,在專業與便利上略遜一籌。

「辦公雲」則將針對辦公室相關軟硬體與服務建置轉化為一個開放雲端平台,提供台灣及華人區辦公室相關產品市場一個嶄新的商業模式與服務平台。

「辦公雲」平台的使用與銷售資訊,將有助於各層級供應商快速瞭解顧客所需以掌握商機,形成整體供應鏈的良性競合。藉著銷售平台上無遠弗屆的服務,可即時掌握實體辦公室相關商品需求的客戶群,尤其對價格敏感度極高的廣大中小企業群,提供一個可信賴優質平價的辦公室得力助手。

這種服務模式,不僅讓企業有轉型升級的機會,也正是雲端應用所帶來的創新,未來希望更多企業運用本身的優勢,將傳統產業重新定位,提升傳產競爭力,而工研院也樂意擔任這樣的推手。

(作者是工研院雲端運算行動應用科技中心主任、台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秘書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