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Zynga推出遊戲的行銷策略仍處於摸石頭渡河的情況,這其實有點危險,如果能在遊戲推出之前,做好行銷相關設定與規劃,例如定義好使用者的種類與預計時程,就能避免行銷資源的浪費。例如如果能定義清楚早期使用者的規模與未來成長趨勢,就可以據以規劃資料中心的容量、網路架構...等,並有機會一躍成為該產業領域的領先者~~

去年11月,Zynga首度推出CityVille遊戲,其火紅程度,讓眾多使用者因而首次加入Facebook遊戲,且在上面分享動態,使得這家公司的身價跟著水漲船高。

去年有超過1億人次加入Zynga的遊戲,包括「農場鄉村」(FarmVille)。

農場鄉村讓玩家比賽誰的虛擬馬鈴薯種得最好,豬賣得最多,還可以分享種菜的祕訣,另外還有讓朋友可以一起蓋房子建立社區的CityVille。

剛開始,CityVille的參加人數成長很慢,如果按此速度,要到1百萬人得花2年時間。但遊戲推出4個月後,註冊人次開始激增,CityVille使用者已達2千萬人次,對Zynga的日常運算已帶來壓力。

為這種高度不可預測的需求來規劃資料中心容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Zynga決定為遊戲服務採用Amazon EC2的基礎架構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這樣它只要依使用量付費,就能安心應對流量尖峰了。但事情還沒完,一旦遊戲流量變較穩定、可預測時,Zynga就可以把它移回自家資料 中心的Z Cloud,它用的是類似Amazon的私雲架構伺服器。

而Zynga之所以能建構並協同公有雲和私有雲,祕訣在於Zynga成功的「神祕寶石」,該公司基礎架構工程部門CTO Allan Leinwand說:「這個架構某些時候也適用於更傳統的企業。」

Zynga正是「吃快弄破碗」基礎架構策略的最好例子, 因為CityVille也可能不受歡迎而失敗。這種策略要求推出新產品時具備一切需要的運算容量,但卻不必一次購買所有伺服器、儲存和網路。如果真的失敗 了,Zynga便會改用論時租用的雲端服務,它可以很快中斷服務。

Zynga的作法也改變傳統雲端運算的思維,最常提及的公、私雲混合的例子是「雲端噴出」(cloud bursting),即大部份工作量是由客戶自家資料中心執行,當它看到流量突然上升,就會把過多工作量分散到公有雲上;Zynga則相反,遊戲是在雲上 推出,流量低、可預測時也是於雲端執行。

但Zynga運用雲端運算比一般公司多了點優勢,因為Zynga只做一件事:開發各種具社交網路的Web遊戲應用。即便使用者是數千萬形形色色的人,在雲端環境中從頭撰寫的應用程式不會有和一大堆舊式軟體及資料整合的問題。

然而拜Zynga長久活在此種混合雲端環境中的經驗,Zynga或許能對IT人員思考新策略,包括如何處理類似4月底Amazon的雲端停機事件時提供一些參考。

Zynga的混合雲模式

以創辦人Mark Pincus牛頭犬為名的Zynga可說是矽谷新創公司成功的經典縮影,但對IT部門來說,更重要的是,Zynga極快的混合雲端基礎架構已成為Web公司的成長典範。

CTO Leinwad表示,CityVille在去年12月的成長已超出Zynga自身擴充所能承受的限度, 它數款遊戲,包括Caf’e World、FrontierVille及Mafia Wars等大受歡迎,這使得Zynga的資料中心容量由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已成長了75%。「這種成長速度下,支持我們們供應鏈成長的模式已 不敷使用。」Leinwand很保留地說。

Zynga現在每個月經常使用者高達2.5億,其中9千萬來自CityVille。為了建置雙網路的基礎架構,Zynga向美國東、西岸供應商租用 了資料中心的批發空間,並在該資料中心安裝Z Cloud的伺服器及軟體。Zynga並未透露供應商的名稱,但此類公司大概像是聖塔克拉拉市的Vantage、舊金山市的Digital Realty Trust及鳳凰城的Phoenix NAP。

而因應起伏變化的容量,Zynga就使用Amazon EC 2,即使遊戲成熟移回到自家資料中心後,還是有一部份留在公有雲上。當用量成長或衝到一定量時,Zynga就可以運用之前遊戲的經驗來規畫未來需求用量, 不過成長曲線並非一條斜直線,線上遊戲的網路效應通常逐漸展現,等到達臨界值時一飛沖天。

「我們完成成長曲線後,就會和資料中心供應商討論,因應成長需求的來臨。」Leinwand說。

作者:查爾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