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金融時報(FT)報導,華為在2月巴塞隆納(Barcelona)所舉行的Mobile World Congress展場中展示1張世界地圖,對外彰顯其客戶遍布全球,然而這張地圖同樣也凸顯出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涉入不深。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是大陸人民解放軍的軍官,在2008年與私募基金合作,希望能夠買下
3Com以進軍美國。由於3Com是美國國防部防駭客進攻技術的供應商,在華府的反對之下,華為只好放棄這個進攻美國的機會。由於搜尋引擎龍頭在1月表示受到來自大陸的駭客攻擊,導致美國與大陸之間的關係再度緊張,在雙方政府及商界協商的同時,就算舉步維艱、耗時甚久,華為依舊期盼能夠進入美國市場。
近期華為在美國及加拿大的小型通訊商之間有所突破,華為行銷長胡厚表示,2009年華為成為Clearwire 4G 設備供應商就是1個成功的例子。不過胡厚也強調,目前仍是美國市場的發展階段,希望透過在美國及加拿大的成功案例,能夠讓通訊商更為了解華為,進而信任、採用華為的技術及產品。
華為在2009年成功地成為加拿大第2大通訊商Bell的
3G設備供應商,不過仍然沒有取得任何美國前4大行動業者的訂單。這4大業者指的是Verizon Wireless、AT&T、Sprint及T-Mobile USA。投資機構Bernstein分析師Pierre Ferragu表示,由於美國及大陸之間的關係緊張,未來2~3年內華為在美國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進展。Ferragu指出,在2008年,華為就不是Verizon Wireless及AT&T的LTE設備供應商,這筆大生意由易利信(Ericsson)及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取得。
與其進爭對手抱持同樣的想法,華為在爭取LTE設備上非常積極,且在歐洲市場、規模較小的訂單上有所進展,如2009年獲得挪威電信商Telenor的訂單。據投資機構Societe Generale分析,華為藉由在歐洲市場進展,加上在新興市場上獲得佳績,成為全球第2大通訊設備商,僅次於易利信。不過華為預計成長的速率將會放緩,部分原因在於其規模已大,無法持續以衝刺速度成長。胡厚指出,華為在2009年獲得300億美元的訂單,年成長率為30%,不過2010年成長率可能只有20%,因為要維持同樣的成長率是相當困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