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版八達通邁開第一步,不過在法規鬆綁後,打造交通、消費一卡搞定的難題,恐怕才剛要開始。就悠遊卡來說,稱霸交通領域不是難事,只差在政府能否拿出魄力,整合既有的交通資源(如台鐵、高鐵、高捷等);真正的難度在於,要切入民間消費市場,要跟各據地盤的企業怎麼談?
一張八達通卡,就能夠暢遊全港,地鐵、公車、纜車都能搭,還能夠買東西,好用到讓台灣人都說讚!只不過礙於法規限制,過去幾年,悠遊卡還是限於交通用途,就算想出個折衷版的「悠遊錢包」,但也因使用不方便,加上通路不多,即便發卡量達兩百二十萬張,但幾乎沒人在用。
事實上,悠遊錢包之所以夭折,除不人性外,最大的原因還是通路。以便利商店龍頭7-11為例,自己有icash儲值卡,信用卡也僅與中信銀配合Q-pay,擺明不收悠遊錢包。於是,這麼多年過去了,icash如今推出紅利回饋機制,就是為了留住持卡人,反觀悠遊卡,卻還被擋在門外進不去。
也許有人樂觀認為,法規鬆綁後,因悠遊卡發卡量大,通路一定會「靠過來」,打造台版八達通只是早晚的事情。但看看悠遊卡的感應式規格,與icash現行讀晶片明顯不同,如何讓商家願意自廢武功,改裝能讀悠遊卡的機器,光是款項怎麼拆帳都還要再做討論,其實很難一蹴可幾。
回歸電子錢包性質,以儲值上限一萬元而論,主要著眼點還是小額消費。換言之,既然要做小額消費,就得先搞定便利商店,但若連7-11都擺出一副「我就是不讓你悠遊卡進來」的態勢,發揮不了登高一呼的功效,想說服其餘商家共同悠遊,肯定是難上加難。
從時間的觀點來看,法案姍姍來遲,早已讓台灣喪失打造「台版八達通」的先機,而這段時間內,卻也培養出勢力龐大的各類儲值卡。講直接一點,這些儲值卡都是悠遊卡成為「台版八達通」的絆腳石,沒設法解決,悠遊卡永遠不會變成八達通。
換言之,政府也好,悠遊卡公司也罷,若無法拿出智慧,好好與各據一方的企業坐下來談,讓悠遊卡有進入通路的機會,夢想中的「台版八達通」終將面臨實用度考驗。到最後,悠遊卡還是只能做交通用途,法令不管過不過,其實也沒有那麼關鍵。
中時電子報 2009/01/14
- Jan 14 Wed 2009 08:57
超商通路若排拒 悠遊很難一卡通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