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台灣加值服務市場 心態開放是重點
行動上網要衍生個人入口網站概念 才能爆大量

前言:APRU不斷下降、行動系統業者不能再靠語音度日,但是,如何開拓加值服務市場,一直令營運商感到苦惱,在台灣行動加值服務市場已經產生結構性問題的情形下,系統業者非得趕緊加快開放心態的腳步,透過補貼智慧型手機解決手機平台不一的問題,並且跳脫殺手級應用的迷失,推廣Personal Portal的概念,讓行動上網的觀念可以深入個人及企業,才能真正搶救台灣加值服務市場。

台灣加值服務市場有如沙漠中的綠洲般,使用率非常低。然而,依照國際經驗來看,日、韓等國的加值服務市場發展卻如亞馬遜熱帶雨林般的蓬勃,但這也意味著台灣加值服務市場也有其成長的可能,只是需要業者開放心態,找對方法,就能搶救台灣行動加值服務市場。

開放心態才能搶救加值服務市場

在2.5G時代,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與遠傳電信等行動系統業者的加值服務收入分別只有5%∼8%左右,在這些微薄的營收中,其中有高達90%的比例是簡訊(SMS),至於多媒體訊息(MMS)、WAP Push、來電鈴聲、音樂下載、行動郵件等服務的收入則是少之又少。

以往,3家電信業者靠著語音收入維持穩定的獲利,不過,近年來每家業者的平均每位用戶貢獻度(APRU)持續降低,因此,開拓加值服務增加數據服務營收是繼續維持成長的不二法門,也只有這樣,業者才能改變繼續依賴語音收入的困窘。

要讓APRU不再下跌的唯一方法就是開發加值服務市場,讓不同於語音服務的單一性,加值服務較具特色,語音與簡訊都是即時性的,存檔價值不高,通常看了之後就丟了,加上現在是號碼可攜,用戶隨時可以離開,不過,加值應用具備黏著度,業者可以透過加值服務黏住客戶。

日本最大的行動系統業者NTT DoCoMo就是靠著加值服務平台imode,來降低客戶的解約率,舉例來說,imode將一些加值服務與e-Mail做整合,有了電子信箱,客戶必須回過頭來收信,因此產生強烈的黏性,得以避免客戶跑掉。因為有了黏著度,也就具備抗跌性,也就是說,如果成功開發加值服務市場,就可以有效遏止APRU的下降。

事實上,如何開拓加值服務市場一直是行動系統業者積極思索的問題,但是,按照目前各家業者的營收比例來看,顯然系統業者沒有尋找到正確的方式。我認為,業者不肯開放心態是問題的根本,很多人都建議業者,應該將重心放在經營網路平台,而平台上面的加值服務應該放手讓專業服務內容商去做,才有可能解決台灣加值服務市場的結構性問題。然而,現在系統業者什麼都要做,導入服務內容不多元、費用太貴,最後只是扼殺了加值服務市場。其實,開放心態「只做網路平台」的概念,已經是很多人都清楚的問題,只是業者不肯接受罷了。

力拱「智慧型手機」 解決手機平台不通問題

我認為,現在電信營運商都還是語音思維,他們認為只要做到連結(Connect)就夠了,但是,在加值應用上,連結是不夠的,必須做到平台的共通(applicable)。大家都了解,MMS之所以使用的人很少,就是因為手機沒有共通,導致多媒體內容再傳送時,可能會無法讀取,或解析度不良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NTT DoCoMo要求每一個手機業者要賣手機給DoCoMo時,就必須按照DoCoMo開出來的規格生產手機,因此解決了加值服務平台與手機、手機與手機之間的共通問題。

但是,台灣市場較小,無法複製日本的模式,所以必須另覓他途,我認為,行動系統業者可以透過增加補貼智慧型手機,來解決平台共通問題。一般功能性手機(Feature Phone)規格百百種,但是智慧型手機只有Symbian、Linux、Windows Mobile三種作業平台,以中華電信為例,如果旗下的800萬個用戶,有100萬個用戶使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增加加值服務的使用率。

至於要如何增加智慧型手機使用率,唯一的方法就是將補貼、行銷都著重在智慧型手機上面,不要在將行銷經費放在Feature Phone上面,說實在的,Feature Phone賣的再多也沒有用,APRU還是會繼續掉。

加值服務沒有殺手級應用 個人入口網站概念是重點

除了心態與手機平台問題,很多人都在探討行動加值服務的殺手級應用是什麼,有人說是行動郵件、有人認為是電子錢包,而我認為,行動加值服務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殺手級應用,殺手級應用這個想法只是一種迷失,業者往往哪個應用發展好一點,就鎖定哪個應用推廣。

事實上,尋找單一殺手級應用的經營模式太過小鼻子小眼睛,更何況根本沒有殺手級應用的存在。當初,大家看到鈴聲下載很熱門,就拼命搶進,然而,鈴聲下載與整個行動數據市場相較,只是冰山的一角罷了,為了避免自我設限,我認為,加值服務市場要成功最後一定要朝個人入口網站(Personal Portal)邁進。

事實上,加值服務可以大略分為4大塊,我將其統稱為「C.I.T.E」,「C」就是通訊,諸如語音、影像電話、 IM、SMS、Mail等,「I」就是資訊,包括上網、查詢、Mlearning等,「T」指交易,例如B2B、B2C、查帳、轉帳、下單等服務,而「E」就是休閒娛樂,可能涵括遊戲、影音下載、MTV,這4大塊的組合才能建構完整的行動加值服務,每當業者在推廣某一個單一應用時,可以思考到另一個應用的可行性在哪裡。

我相信稍微有點眼光的人都有這個概念,不過CITE架構還不夠完整,它只是1個功能的組合,還不到個人入口網站概念。真正的個人入口網站有點像是Google的Google桌面 (Desktop)一樣,Google桌面是1個User Internet Face,我就稱其為Personal Portal,我想在行動加值服務市場最後一定要朝Personal Portal前進。

入口概念成型 企業也會全面採用行動加值

上面所述都是從業者端來思考台灣行動加值服務市場的問題,如果從客戶端來看,不管是以智慧型手機來統一平台,或者是個人入口網站概念,都可以讓促使企業全面進行M化。

以金融業為例,銀行想要進行M化,但是一碰到手機平台不通的問題就無法繼續進行下去,舉例來說,銀行照理可以利用MMS進行多元行銷以及推廣,但是,因為手機平台不一的問題,讓銀行只得選擇放棄MMS的應用。

想想看,如果銀行整合行動通訊系統推動1個M化應用,但是因為使用MMS的用戶只有幾萬人,銀行何必花費心力去執行效益不大的事情,反過來看,如果行動系統業者直接向銀行表示,我旗下有100萬個用戶可以接收你發送出去的MMS訊息,銀行自然而然願意走向M化。如此一來,銀行與用戶可以一起「洗」手機,將銀行與電信業者的用戶全部洗成使用智慧型手機。

如果按照「Personal Portal」來推廣加值服務,在辦公空間中,企業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進行應用的調整。

總之,加值平台應該變成開放平台,而不是全部由系統業者來主導,這樣太侷限了,格局大不起來,而業者在推廣應用時,也應該全面性思考,而不是從產品面單一切入。

毛治國基本資料



 •曾任:交通部常務次長、交通大學交通管理系主任、中華電信董事長。

 •現任: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電子時報 記者劉麗惠/台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