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被應用於物流業,已經吵嚷許久,不過主要業務在於貨物配送的宅配業者,認為接收貨品的消費者,並沒有使用感測設備來瞭解貨物資料的需要,而且RFID標籤價格太高,若導入根本不敷成本,因此使用的時機還未到來。
台灣宅配通資訊部經理許全祿表示,不管是B2B或者B2C的交易,宅配業者進行物流服務時,所面對的多為零散的消費者,他們所在意的只是貨品未到達前的追蹤資料,而這些現在已經可以透過網路來查詢。當貨物送到後,消費者沒有需要透過感測器瞭解貨物履歷等細節。
另1個讓宅配業者對RFID抱持觀望態度的原因在標籤價格。許全祿表示,雖然使用RFID標籤,可便利業者管理客戶交寄的貨品,但要價新台幣10∼15元的標籤價格,卻使得管理成本大幅上升;若為節省成本,對標籤進行回收的動作,也會造成收貨人的困擾。他指出,如果要維持對倉儲、物品流通的管理,其實使用條碼(Barcode)就已經相當方便。
電子時報 記者耿慧茹/台北 2006/03/10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