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WiMAX蓬勃發展的一年,隨著標準的底定,加上全球相關測試陸續完成,2006年將成為WiMAX商用服務的開端。在全球相關服務即將上路的同時,台灣主管機關也預計在2007年初發放WiMAX相關服務執照,國內各類服務業者也都在評估進入WiMAX服務的時機及方式。

WiMAX服務在推動時,電信服務業者的考量將是發展的首要關鍵。本文將針對電信服務業者在切入WiMAX服務時,幾個考量的構面來作分析。

對於未來WiMAX切入寬頻接取市場,可由使用者對於寬頻網路的需求,來分析電信業者是否願意採用WiMAX設備的考量因素。

WiMAX是否能讓一般民眾接受,除了具備可移動性的產品外,首要因素便是其傳輸品質及頻寬,要成為DSL及Cable的替代技術,WiMAX提供服務的傳輸速率便不能與各區域市場主流DSL差異太大。

此外,屬於無線通訊的WiMAX,傳輸的穩定度以及干擾等問題,都是提供服務時不可忽略的因素。在這些考量因素下,電信業者在建置WiMAX網路時,必須考量到是否具備backbone網路、基地台建置的密度、以及相關建置成本及回收時程。

支撐WiMAX服務長期發展,相關硬體產品的支援與開發便顯得重要。802.16相關標準是否能如期完成,及各家廠商互通性的問題,也連帶影響WiMAX的進入時程以及設備價格的下降。

驅使民眾加速採用WiMAX服務,電信業者是否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類型便成為誘因。無論是與DSL或是Cable來做比較,要讓使用者更換現有的設備及服務,除了優惠的費率外,便是各具有吸引力的服務內容。WiMAX最大的好處是可透過Portable/Mobile的接取設備,讓用戶的寬頻接取服務不止侷限在家中或室內,這便是對於用戶一個相當大的吸引因素。此外,電信業者是否能提供多樣化的優惠費率及多元的應用服務,將是WiMAX服務是否能大幅成長的關鍵。

除了基本的寬頻接取服務外,電信業者是否能透過WiMAX特性,提供更多的加值服務,將會是爭取更多使用者的關鍵。例如遠距的居家看護、及時的路況導航或交通影像資訊、視訊會議等等加值應用,均有可能是未來WiMAX爭取使用者需求的重點應用。

陳豫德 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