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美國矽谷最流行的術語就是 Web 2.0 ,它預示了網際網路將會發生重大改變。從雅虎( Yahoo! )的相片分享網站Flickr與群體編輯線上參考資源Wikipedia到年輕人聚集的 MySpace ,甚至搜尋龍頭業者谷歌( Google )都積極參與。

雖然這些Web 2.0服務已經成功吸引數百萬消費者參觀它們的網站,但是它們對龐大的商業領域卻沒有太多貢獻。現在才逐漸發生改變。它們的確已經慢慢跨進企業的領域。原本被認為是消費者的服務已經跨入到企業之中。

原本只是吸引年輕人與網路族群的Web 2.0,最後可能會對企業帶來最重大影響。而且它可能會引發企業的更多改變。的確,被一些人稱之為Enterprise 2.0的Web 2.0可能會打破許多組織的界線—管理者與員工之間,以及公司及其合作伙伴與客戶。

改變處處可見

改變的跡象已經處處可見。華德迪士尼、投資銀行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以及許多其他公司都已經使用wikis或群體編輯網頁來加速收費的合作。其他公司則是使用button-down社交網路服務,例如LinkedIn與Visible Path,來刺激銷售上的領先。企業部落格也日漸風行,例如昇陽微系統的執行長Jonathan Schwartz與通用汽車的副董事長Bob Lutz都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與客戶直接溝通。

就像個人電腦悄悄地透過後門溜進公司之中一樣,Web 2.0服務也是如此。而且就像PC一樣,Web 2.0的重要吸引力就是增加能力。電腦能力的增強、無所不在的高速網際網路連線、以及更加簡易的Web 2.0服務,讓使用者擁有前所未有的做事能力。這些服務許多都是免費的,由廣告來贊助,就算是最昂貴的服務也比有線電視便宜。

基本上,這些服務就是構成了一台龐大的電腦,讓全世界任何角落的人都能使用。例如,當你使用Google搜尋時,事實上就是設定了一個動作,將分散在全球的電腦硬碟上的節目與資料庫做了排列。不僅如此,當使用者使用一些服務如MySpace、eBay與網際網路電話服務 Skype 時,事實上在使用時就會改善這些工具。例如,MySpace會因為每一個新的聯絡人或新增的內容而變的更加有用。

這些集體的行動、聯絡、以及有才能的人都在使用一些服務,如:MySpace、eBay、以及Skype,基本上它等於是持續改進這些服務。

毫無意外地,許多企業高層依然抱持懷疑的態度。對一些人而言,很難想像MySpace網頁所使用的相同技術也能產生新的企業協力服務。Web 2.0與IT部門之間有重大的文化差異,不僅如此,資訊技術管理者通常不願意讓使用者使用這些服務,因為它們通常不安全。

龐大潛力不容忽視

儘管如此,Web 2.0背後的概念對於企業來說仍具有龐大的潛力—而對於忽視它的企業則會帶來危機。這些Web 2.0服務有可能為企業解決一些現有的軟體與線上服務所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

例如,許多公司現在正疲於應付目前線上通訊的一些問題,不論是垃圾電子郵件或維護很少員工使用的公司內部網路的成本。因此,它們現在正開始實現新出現的協力服務,例如wikis。

這不僅僅是想像而已,例如,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銀行使用了Socialtext wiki來代替電子郵件建立會議的主題,以及張貼針對新進員工的訓練視訊。在推出六個月之後,有四分之一的銀行員工使用的2,000個頁面的wiki的通訊流量,已經超越了該公司的內部網路的流量。

企業對於安裝龐大、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軟體程式,卻要花費數年才能推出也頗有微詞,而且它的彈性通常不能配合新的企業需求。這也是許多公司開始喜歡開放其資訊技術系統成為DIY模式的原因。它們所採用的方式則是所謂的雜湊,或是結合許多簡單的Web 2.0服務成為一項新的服務。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利用現有的Web services迅速完成。

例如,IBM去年協助U.S. Chamber of Commerce Center for Corporate Citizenship統合成立了一個中心網站,為受到Katrina颶風侵襲的人尋找工作。使用者在方格中輸入想要尋找的工作類型,該網站就會搜尋出超過1,000筆的工作,然後在Google Map上秀出它們的地點。

許多公司也開始模仿MySpace、Facebook、以及其他社交網路服務。原因在於,就像社交網路對年輕人與其他人的吸引力在於與朋友保持密切聯繫一樣,它對於企業更加有利。畢竟,企業就是一種成立來製造或銷售產品的社交網路。

因此,企業導向的社交網路會獲得重視也就不足為怪。例如,讓使用者張貼職業履歷與尋找員工的線上服務LinkedIn,已經成為許多公司的招募工具。

儘管動作頻頻,對許多技術人員稱之為Enterprise 2.0仍處於初期的階段而已。就目前而言,高層主管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於要熟習各類的Web 2.0服務。這不僅僅是僅僅熟知主要的Web 2.0部落格而已。

要從何處著手?注意年輕人的動向是個好主意。對他們而言,重要的是與朋友保持聯繫。公司必須為這些高度連結的群體提供吸引人的方式,好讓他們願意進入公司創造價值。

對於高層主管而言,親自試用這些服務也是很重要的:建立一個MySpace網頁。開啟一個Flickr帳號並且上傳一些相片。輸入一筆Wikipedia的資料。在Ning.com建立一個mashup。Web 2.0的本質就是實驗,因此應該親身體會。

然後就是部落格。花費大量的時間閱讀一些頗受歡迎的部落格是有其價值的,例如在Technorati.com,你可以瞭解線上交談的運作方式。公司的高層主管也該考慮設立部落格,或許在公開之前先在公司內部試用。

它的報酬可能會相當豐厚。例如,Genial Microsoft部落格Robert Scoble是由許多微軟的觀察者建立,它所改善的公司形象比在公共關係上花費數百萬美元還好。這是因為他時時刻刻顯現出願意批評他的公司。

公司也應該提供開放的論壇讓客戶來表達其意見。它可能會招來批評或甚至惡毒的評論。例如,一位成立部落格的波音公司主管就被要求其部落格下線,因為它讓公司蒙羞。

但是它的優點是成為讓使用者產生情緒上的結合的一個招牌。因為它不僅是由建立的人所擁有而已,而是由使用的人所共同擁有。

長久以來皆使用從上至下的企業階層規則的高層主管們,將必須學習一項新的技術:謙卑。極度階層化的公司將會發生調整上的困難,它們將會被不採行此種方式的公司超越。到最後,要完全發揮Web 2.0的優點可能需要的是Management 2.0。

2006-6-9/ 資訊傳真周刊 / 撰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