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總是在一定的迴圈週期內重復上演。
16年前,Windows的“先放後收”策略為其在中國夯實了微軟帝國的群眾根基。如今,橫掃全球的“蘋果”在中國市場面前戛然而止,面對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重走“微軟之路”似乎更加簡便且行之有效。而事實上,蘋果已經在路上了。
建立香港橋頭堡
10月6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對媒體表示,蘋果公司正在效倣當年的微軟在故意縱容做大中國市場。陳金橋所指的是蘋果公司開始在香港的蘋果網上零售店銷售3G版iPhone手機,並且承諾該手機可以用於“任何運營商激活”一事。
目前,蘋果香港網上零售店銷售8G和16G容量的3G版iPhone手機,8GB售價695美元(5400港元),16GB售價798美元(6200港元),並且免收送貨費。該網站在廣告中宣稱,所售手機可以與任何移動運營商相容,用戶只需“將SIM卡插入3G版iPhone手機,並且與iTunes 8連接後即可完成激活”。
而在美國,iPhone 3G必須在AT&T或蘋果零售店的店內激活,不允許像第一代iPhone那樣消費者帶回家通過iTunes激活。事實上,自從iPhone 3G上市以來,一直採取和運營商捆綁的模式進行銷售。而在香港,3G版iPhone手機已于7月份通過和記電訊開始銷售,在用戶簽訂2年合約的前提下,最便宜的套餐為月消費188港元,包括套餐的8G容量iPhone手機售價為2938港元,16G容量手機為3738港元。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蘋果在香港的銷售放棄了捆綁模式呢?
對於蘋果在香港出售無合約、無SIM卡鎖的3G版iPhone,有分析人士認為明顯針對中國內地市場,香港在中國內地手機市場上一直扮演水貨中轉站的角色。“而蘋果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意在借此舉動向內地運營商施壓。”
讓陳金橋擔心的是,“按道理,對於中國內地這樣的iPhone尚未正式進入的市場,要想使用破解版的iPhone 3G將變得更加困難,但實際上蘋果公司從來也沒有起訴過任何中國破解版iPhone用戶”。
最為主要的是,蘋果公司利用這種模式傳遞出的資訊,“那就是沒有運營商,蘋果手機一樣能夠進入市場。”企業戰略專家王偉建向記者分析說,在與運營商的利潤分成上沒談攏的蘋果,放棄短暫利潤而謀求長期市場,這才是最為可怕的地方。
王偉建所說的這個運營商指的是中國移動。
分羹中國移動
9 月25日,蘋果公司正在準備2008年最後一輪3G版iPhone的全球發售,市場包括俄羅斯、巴西、南非、埃及等29個國家,但其中並不包括中國內地和南韓。原因是南韓要求所有手機製造商必須支援南韓本土開發的無線標準WIPI,而蘋果公司不與妥協。事實上,蘋果與南韓的“無法溝通”同樣適用中國。
今年1月15日,中國移動發言人明確表示:“我們已經終止了與蘋果針對引入iPhone手機的談判。”事實上,從一開始就有分析師預測,這將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談判,因為在營收分成方面,雙方的利益分歧巨大。
儘管中移動發言人並未透露談判終止的原因,但隨後有媒體報道稱,中移動數據部總經理高唸書在一次行業論壇上曾經透露,“蘋果想從中國移動攫取30%的分成是不可接受的”。
根據資料顯示,iPhone被稱為集3款產品于一身:優秀的手機、最好的iPod,還有手機所能提供的最好的網路瀏覽器。與蘋果相似的是,中國移動在國內行動通訊市場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超過3.7億手機用戶,主宰著全球最大的行動通訊市場。目前,國內兩大運營商移動和聯通都為自己的音樂平臺做了鉅額的投入,他們肯定不會坐視蘋果攜其下載模式和iPhone來分一杯羹。
而更為重要的是,蘋果“端到端”的模式整合了產品的硬體和內容,是產業鏈中的終端設備商反過來主導整個產業鏈的典型。而國內電信業一直是運營商主導整個產業鏈,他們在iPhone這個問題上也一樣希望由自己來整合這些資源。
複製微軟模式
運營商的“不合作”似乎並沒有阻擋蘋果進入中國的腳步。一方面,蘋果在與各大運營商談判,另一方面,蘋果正在任由其“水貨”在灰色市場上自由流動。
在北京中關村,每銷售一部iphone手機,經銷商可以賺幾百至上千元的利潤。一位商家向記者透露,最初的貨源來自美國或是其他iphone已上市的國家,通過一些或正規或不正規的快遞公司運輸,拿回來後經過簡單破解就能輕鬆售出,當然,“軟體早已不是問題”。
事實上,自從iphone在美國上市以來,蘋果就不得不面對源源不斷“別有用心”的購買者,根據蘋果的財報顯示,這部分購買者的數量在第三季度銷售中佔到了17%。
對此,陳金橋表示:“蘋果公司如果真的想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那它就會去起訴任何一個所查到的iPhone破解版用戶。”但是,蘋果公司從未在中國起訴iPhone破解版用戶非法。顯然,蘋果公司在知識產權上的緘默是有目的的。
有評論人士把蘋果比喻為1992年的微軟,該人士說:“微軟當年對待Windows,先縱容市場,做大市場,並堅持擁有知識產權,擁有起訴不法用戶的權利,但在徹底佔領市場之前從不使用,”因為對於微軟來說,“今天大踏步的後退為的是將來大踏步的前進。”
《華爾街日報》曾這麼形容蘋果在北京開設專賣店的情形:在蘋果的北京專賣店開業12個小時前,就有近100人排起了長隊,實際上該公司除了向一些現有用戶發出電子郵件外,並未宣傳這家商店的開業消息,早到的人在附近一個多功能室安頓下來,還有人帶著帳篷,幾乎每個人都至少擁有一件蘋果的產品,地上的白線密密麻麻地交織在一起……
“為進入中國內地而禁用部分手機功能,與推出全新產品相比,前者對蘋果公司來說要容易得多。”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黃維傑總結說。
16年前,Windows的“先放後收”策略為其在中國夯實了微軟帝國的群眾根基。如今,橫掃全球的“蘋果”在中國市場面前戛然而止,面對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重走“微軟之路”似乎更加簡便且行之有效。而事實上,蘋果已經在路上了。
建立香港橋頭堡
10月6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對媒體表示,蘋果公司正在效倣當年的微軟在故意縱容做大中國市場。陳金橋所指的是蘋果公司開始在香港的蘋果網上零售店銷售3G版iPhone手機,並且承諾該手機可以用於“任何運營商激活”一事。
目前,蘋果香港網上零售店銷售8G和16G容量的3G版iPhone手機,8GB售價695美元(5400港元),16GB售價798美元(6200港元),並且免收送貨費。該網站在廣告中宣稱,所售手機可以與任何移動運營商相容,用戶只需“將SIM卡插入3G版iPhone手機,並且與iTunes 8連接後即可完成激活”。
而在美國,iPhone 3G必須在AT&T或蘋果零售店的店內激活,不允許像第一代iPhone那樣消費者帶回家通過iTunes激活。事實上,自從iPhone 3G上市以來,一直採取和運營商捆綁的模式進行銷售。而在香港,3G版iPhone手機已于7月份通過和記電訊開始銷售,在用戶簽訂2年合約的前提下,最便宜的套餐為月消費188港元,包括套餐的8G容量iPhone手機售價為2938港元,16G容量手機為3738港元。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蘋果在香港的銷售放棄了捆綁模式呢?
對於蘋果在香港出售無合約、無SIM卡鎖的3G版iPhone,有分析人士認為明顯針對中國內地市場,香港在中國內地手機市場上一直扮演水貨中轉站的角色。“而蘋果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意在借此舉動向內地運營商施壓。”
讓陳金橋擔心的是,“按道理,對於中國內地這樣的iPhone尚未正式進入的市場,要想使用破解版的iPhone 3G將變得更加困難,但實際上蘋果公司從來也沒有起訴過任何中國破解版iPhone用戶”。
最為主要的是,蘋果公司利用這種模式傳遞出的資訊,“那就是沒有運營商,蘋果手機一樣能夠進入市場。”企業戰略專家王偉建向記者分析說,在與運營商的利潤分成上沒談攏的蘋果,放棄短暫利潤而謀求長期市場,這才是最為可怕的地方。
王偉建所說的這個運營商指的是中國移動。
分羹中國移動
9 月25日,蘋果公司正在準備2008年最後一輪3G版iPhone的全球發售,市場包括俄羅斯、巴西、南非、埃及等29個國家,但其中並不包括中國內地和南韓。原因是南韓要求所有手機製造商必須支援南韓本土開發的無線標準WIPI,而蘋果公司不與妥協。事實上,蘋果與南韓的“無法溝通”同樣適用中國。
今年1月15日,中國移動發言人明確表示:“我們已經終止了與蘋果針對引入iPhone手機的談判。”事實上,從一開始就有分析師預測,這將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談判,因為在營收分成方面,雙方的利益分歧巨大。
儘管中移動發言人並未透露談判終止的原因,但隨後有媒體報道稱,中移動數據部總經理高唸書在一次行業論壇上曾經透露,“蘋果想從中國移動攫取30%的分成是不可接受的”。
根據資料顯示,iPhone被稱為集3款產品于一身:優秀的手機、最好的iPod,還有手機所能提供的最好的網路瀏覽器。與蘋果相似的是,中國移動在國內行動通訊市場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超過3.7億手機用戶,主宰著全球最大的行動通訊市場。目前,國內兩大運營商移動和聯通都為自己的音樂平臺做了鉅額的投入,他們肯定不會坐視蘋果攜其下載模式和iPhone來分一杯羹。
而更為重要的是,蘋果“端到端”的模式整合了產品的硬體和內容,是產業鏈中的終端設備商反過來主導整個產業鏈的典型。而國內電信業一直是運營商主導整個產業鏈,他們在iPhone這個問題上也一樣希望由自己來整合這些資源。
複製微軟模式
運營商的“不合作”似乎並沒有阻擋蘋果進入中國的腳步。一方面,蘋果在與各大運營商談判,另一方面,蘋果正在任由其“水貨”在灰色市場上自由流動。
在北京中關村,每銷售一部iphone手機,經銷商可以賺幾百至上千元的利潤。一位商家向記者透露,最初的貨源來自美國或是其他iphone已上市的國家,通過一些或正規或不正規的快遞公司運輸,拿回來後經過簡單破解就能輕鬆售出,當然,“軟體早已不是問題”。
事實上,自從iphone在美國上市以來,蘋果就不得不面對源源不斷“別有用心”的購買者,根據蘋果的財報顯示,這部分購買者的數量在第三季度銷售中佔到了17%。
對此,陳金橋表示:“蘋果公司如果真的想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那它就會去起訴任何一個所查到的iPhone破解版用戶。”但是,蘋果公司從未在中國起訴iPhone破解版用戶非法。顯然,蘋果公司在知識產權上的緘默是有目的的。
有評論人士把蘋果比喻為1992年的微軟,該人士說:“微軟當年對待Windows,先縱容市場,做大市場,並堅持擁有知識產權,擁有起訴不法用戶的權利,但在徹底佔領市場之前從不使用,”因為對於微軟來說,“今天大踏步的後退為的是將來大踏步的前進。”
《華爾街日報》曾這麼形容蘋果在北京開設專賣店的情形:在蘋果的北京專賣店開業12個小時前,就有近100人排起了長隊,實際上該公司除了向一些現有用戶發出電子郵件外,並未宣傳這家商店的開業消息,早到的人在附近一個多功能室安頓下來,還有人帶著帳篷,幾乎每個人都至少擁有一件蘋果的產品,地上的白線密密麻麻地交織在一起……
“為進入中國內地而禁用部分手機功能,與推出全新產品相比,前者對蘋果公司來說要容易得多。”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黃維傑總結說。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