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跳脫單純零售業思維,現今不論提及「智慧xx」應用,箇中都必定蘊含物聯網、大數據等關鍵技術因子,尤其前者更是賴以彙集資料的重要一環;對於智慧零售而言,藉以蒐集數據的感測系統,無疑就是智慧影像分析。


回顧以往,零售業者並非未曾使用過顯示技術,但細究數位看板所播放的內容,無非就是「按表操課」,什麼時間要播出什麼畫面,早已排定完成,業主從未理會這些播送內容,到底能否真正吸引消費者駐足觀賞;所以說得難聽一些,製作並播放這些數位內容,充其量都是做白工,對於零售業者業績增長的助益,可說微乎其微。

然而現今,已正式進入一個由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行動裝置、社群媒體及物聯網所驅動的第三平台時代,那麼零售業者如果基於行銷宣傳需要,仍然必須播放數位內容的話,是否適合沿用既有操作模式?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業者解讀第三平台時代所帶來的顯著變革,便是主控權的易位,在過去,業主想播什麼就播什麼,不管實際上到底有沒人看,也不管看過的人是有感還是無感,觀察其操作模式,理應不難想像,根本帶動不出太多行銷效果;而如今,零售業的經營場域要播放何等內容,並不適合由業主單方面一廂情願的認定,理應由聽眾或觀眾來掌控。

也就是說,今後無論張三、李四,分別在不同時間點駐足數位看板前觀賞內容,而他們所看到的畫面,都蘊含著讓各自深感興趣的素材,業主會藉助一些技術工具,好讓自己能理解張三或李四等顧客的行為偏好,以便於一擊中的,適時播送一些最易於與顧客溝通、產生共鳴的內容,繼而讓顧客有所感 動,有了感動,才會觸發採購行動。

可以這麼形容,過去業主不管三七二十一自顧自地直播內容,有點像是亂槍打鳥,吸引願者上鉤,心想如果有100個人經過數位看板,當有哪怕僅有1人受此內容影響,真的被誘使從事一些業主期盼的購物行為,似乎都算是賺到,倘若連1人都沒有,也不算賠本,頂多繼續再播,看看後續是否有所突破。

第三平台時代 數位看板趨向智能化
反觀今日,零售業的數位看板變得更聰明、更具智慧,也更懂眼觀四面,隨時都可看清眼前觀眾的基本樣貌,甚至可藉由諸如人臉辦識、手機號碼辨識…等一系列技術方法,知道來者究竟是新客還是老客,但不管是新客或老客,都有能力決定接下來的播送內容。如此一來,整套操作模式明顯不再是亂槍打鳥,而是同時具有行動化、人性化、數據化,且透過數位看板反向蒐集與統計數據,更能回頭幫助業主釐清許多備感關心的議題,例如有多少來客、有多少買客,以及有多少回頭客,再藉由這些數字,搭配其他因素 一併抽絲剝繭,便可作為日後調整行銷策略的寶貴依據。

根據富比士(Forbes)預測,從現在迄至2020年,全球絕大多數的零售業者,都會朝向五大目標前進,換言之,這5個特徵,即是未來智慧零售的主要樣貌,它們分別是多管道銷售、科技協銷、體驗式銷售、大數據分析,以及行動支付。

仰賴智慧看板 業主得以汲取珍貴資訊
有業者基於前述脈絡,喊出了「智慧看板2.0」這個新穎名詞,強調未來商店所賴以發揮具體行銷成效的智慧看板,必須具有人性化、行動化、及數據化等三大特質,藉由人性化發展互動體驗、達人協銷等新興手法,透過行動化來實踐多螢幕多通道,及O2O營運模式,並以數據化來推動精準行銷、預測改善。而前面提到的三項特徵,無非就是觸動智慧零售活水的關鍵要素。

至於具體運用之道,首先如同前述,業主可藉以釐清來客、買客與回頭客各自所佔比重,從中挖掘足以提升消費者購買體驗的元素。與此同時,業主必須有所體認,有關於智慧型數位看板的佈置,重點不脫三件事,第一是它被擺設的位置,可以是店門或出入口,可以是走道或電梯口,可以是櫃位,也可以是結帳處,總之這些不同位置,背後都各自鏈結到業主所設定的目標;第二則應思考利用智慧型數位看板播放何等內容,才足以吸引消費者買單;第三是一旦顧客買單後,假使日後再次造訪,智慧型數位有沒有能力在第一時間,就能正確識別其為回頭客。

針對前面提到的第二件事,也就是關於智慧型數位看板的播放內容,業界已有被驗證成功的範例,譬如可運用動態海報與O2O互動活動,吸引過路客成為來客;接著可思考利用輪播主打廣告,及Stag接觸產品介紹等方式,促使來客進一步變為買客;可透過輪播主打廣告、會員登錄,乃至於累積點數,以期將買客轉化為回頭客。

關於結合IoT、智慧顯示、影像分析等元素的智慧零售,不僅可見若干新創公司積極投入,就赫赫有名的ERP巨擘SAP,亦透過與硬體裝置夥件的合作,輔以其HANA大數分析平台的運用,已匯聚成為一套創新智慧零售的模式,早先也藉由SAP Forum場合對外展示。

據了解,SAP曾接獲多數零售業者表達了共同痛點,包含不知為何,其鋪設在外的自動販賣機經常莫名故障失效;再者則是鋪補貨效率不佳,不時出現已銷售一空的 機器,乏人前往補貨,但人員卻跑到其實不缺貨品的機器,形成莫大的資源浪費;再者,其實許多零售業者都有創新營運的想法,亟思運用結合社群媒體等方式,帶 給消費者更獨特的理想購物體驗,但卻不知從何著手切入。

有鑑於此,SAP遂與硬體夥伴共同打造智慧型販售機。綜觀這台機器,從內到外部配置了大量感測器,有的監測人流狀態,有的監測機器本身的健康指數,總之不管持續蒐集到什麼樣的資料,都會在最短期間內,向後傳送到SAP HANA平臺進行分析。

如此一來,業主即可隨即根據溫濕度、風扇轉速等狀態的變化,有效監控機器妥善率,一旦察覺意外,便可好整暇提前進行維護保養,而非真的等到機器壞到無法運作才處理,因而消弭了干擾營運活動的負面因子。

此外,業者也能根據歷史銷售記錄,再進一步搭配諸如氣候、人流、庫存等眾多資訊,融會貫通之餘產出更為精準的銷售預測,接著再據以制定比從前更有效率的鋪補貨計畫。

最後,該機器不僅提供多元支付工具選項,也懂得依據消費者個人偏好,適時做出即時性的推薦與促銷,並能為消費者設身處地著想,例如可接受消費者將選購商品,利用其所傾向的方式包裝成為禮品,接著依消費者指示,於何時何地將此禮品轉交給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